【健康医疗网/记者陈佳慧报导】「第22届罕见疾病奖助学金颁奖典礼」于11月圆满落幕,今年首届「罕见疾病贡献奖」由中华民国肌萎缩症病友协会理事长、三军总医院精準医学暨基因体中心主任陈燕麟医师获得。自国二那年确诊罹患罕见遗传疾病「肌肉萎缩症」后,秉持着「治不好但可以想办法延缓恶化」的决心,陈燕麟投身于罕病遗传研究,并先后建置70多项基因检测服务,期盼以自身为「医师与病友」的双重角色,造福更多罕病家庭。
启动善循环,罕病患者也能为社会尽心力!
有别于大部分病理科医师待在实验室,陈燕麟是全台少数有在看诊的病理科医生。一名国小二年级女童,在常规抽血检查中被发现肌肉酵素过高,需要进一步做病理切片确诊是否为肌肉萎缩症。由于传统病理切片需要在腿上画刀,女儿不愿意,母亲在透过网路主动联繫陈燕麟后,成功透过基因检测取代病理切片,成为陈燕麟第一个看诊的病人。
陈燕麟回忆起这段陈年往事,没想到初次将研究应用在病人身上,竟很快就验出基因带原,确诊女童罹患遗传疾病「肌肉萎缩症」,让他更加坚定研究罕病基因检测这条路。对于荣获首届「罕见疾病贡献奖」殊荣,他谦虚表示,希望藉此机会让大家知道:「不是弱势团体就要手心向上,即便是罕病患者也有可以为社会奉献心力的地方!」同时他也向病友们喊话,即便只是分享自身故事,也能传递勇气和力量给身陷低潮的人们,期许病友能勇敢站出来,散播正能量,创造善的循环。
打造肌萎症专属的病程曲线图
发病至今超过二十年,现年42岁的陈燕麟坦言,最怕的就是「时间不够用」,他深知虽然现在还能坐在轮椅上,但随着病程进展,併发症日益严重,总有一天自己会卧床,连痰都咳不出来。
为了协助病友解决并稳定医疗及照护问题,民国85年中华民国肌萎缩症病友协会成立,提供基因检测、辅具及急难救助补助、医疗和生活谘询服务、组织家庭支持日活动,提昇病友家庭生活品质;如今,在陈燕麟理事长的带领下,协会致力于整理并建立病友资料库,以期能儘早製作出如同宝宝生长曲线般的「疾病历程曲线」,加快新药临床试验的速度。
健保给付SMA药物,病友应珍惜治疗机会
今年8月,健保扩大给付两种针对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简称SMA)的疾病修复治疗,帮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机会延续生命与维持生活品质。陈燕麟形容SMA药物就像是班长,过去遗传疾病无药可用,现在作为第一个有机会用药接受治疗的领头羊,是一种幸福,更要以身作则,避免成效不彰,鼓励获得健保补助的病友们:「一定要定期回诊,积极配合治疗,好好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愿意再病一次。」陈燕麟曾在自传中提到,面对疾病的每一次挫败,都是冥冥之中推动自己找到新方向的助力,只要学会拥抱生命的不完美,活着就有希望!他更以自身经历证实,即便身患疾病也不该被束缚,积极治疗人生还是有无限可能,也期盼延续这份爱与关怀,能让罕见疾病受到重视,为病友打造一条与社会接轨的温暖桥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