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胃手术不是万能,需养成细嚼慢嚥习惯!医师教细嚼慢嚥4个小撇步

时间:2024-12-12 11:59:28点击:46健康
缩胃手术不是万能,需养成细嚼慢嚥习惯!医师教细嚼慢嚥4个小撇步

你吃一顿饭需要花多长时间?是5分钟草草了事,还是花30分钟至1小时细细品味?根据2014年一篇发表在《Obesity》肥胖期刊研究显示,细嚼慢嚥不仅能增加热量消耗,比狼吞虎嚥多出25倍,甚至可以改善血糖问题,以及有助减重。

即使是缩胃手术减重后,没有细嚼慢嚥,也有可能复胖回来!减重专科暨家医科医师杨智雯曾遇过一位40岁、接受过缩胃手术的女性病患。该名患者术后一年内成功减重25公斤,但随着时间推移,食量逐渐恢复加上进食速度过快,经常在5分钟吃完便当,短短半年内体重反弹20公斤,糖化血色素达到6.4%(正常值4.0-5.6%),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除了体重回升外,这位患者每次进食后还会出现心悸、冒冷汗、腹痛等症状,甚至影响日常交友与自信。担心再次的手术风险,才决定寻求初日诊所协助。

杨智雯医师透过「细胞代谢功能」检查,发现患者营养素代谢功能异常,这多与快速进食及术后营养素吸收不良有关。她解释,缩胃手术后,没有充分咀嚼消化的食物,将更快速地进入小肠,若进食速度过快,特别是摄取高精製醣类时,食物会更快速地「倾倒」进入小肠,引发心悸、 噁心、腹痛、腹泻等「倾食症候群」。

针对这位患者的情况,杨智雯医师建议先透过细嚼慢嚥逐步延长进食时间,并调整饮食顺序,先吃蛋白质,再吃碳水化合物,避免因倾食症候群造成蛋白质摄取不足,还能延长饱足感。此外,选择糙米饭、地瓜等高纤维、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取代精緻澱粉,减缓食物排空速度,稳定血糖、减少腹胀、噁心等不适感。

在此基础上,再搭配消化酵素与营养素补充,患者在两个月内减重7公斤,糖化血色素也回到标準值,成功化解糖尿病危机。

杨智雯医师指出,细嚼慢嚥不限于缩胃手术患者,对一般人同样非常重要。例如花椰菜、甘蓝、芥菜和萝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肝脏解毒和抗癌效果,是因为它们富含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s)。但是若未充分咀嚼,蔬菜中的硫代配醣体(glucosinolate)将无法与酵素作用生成此化合物,「吃了等于没吃」。

养成细嚼慢嚥习惯4个小撇步

如何让细嚼慢嚥成为日常习惯?杨智雯医师分享4个实用小撇步:

1.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空心菜、青江菜、全麦麵包、坚果等,增加咀嚼次数。

2.以大块食物为主:选择需要更多咀嚼的肉类与蛋类,不切小块食用,延长进食时间。

3.营造专注用餐环境:放下手机、电脑与书籍,专注享受美食。

4.搭配酵素与益生菌:促进消化吸收,减轻肠胃负担。

研究显示,特别对于有控糖需求或面临第二型糖尿病风险的族群,增加咀嚼次数可降低糖化血色素平均值约2%。不需要死记「每口咬20-30下」的规则,只要从简单的习惯养成开始,细嚼慢嚥便能自然融入日常生活。

加入华人健康网LINE@好友,健康资讯不漏接!

延伸阅读:

  • 肥胖男性恐***少、品质下降易不孕!刘伯恩医师:肥胖男性减重掌握3要诀
  • 「肠泌尿道轴」具关联性!赵顺荣药师:女性3大时期补充益生菌,助维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