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觉失调症寿命比一般人少约10-15年! 巿立松德与北医团队研究助减少自杀风险

时间:2024-09-14 22:01:09点击:124健康
思觉失调症是慢性的精神疾病,患者平均寿命比一般人少约10-15年,且有约4.5%的病患会死于自杀。

【健康医疗网/记者张慈恩报导】思觉失调症是慢性的精神疾病,患者平均寿命比一般人少约10-15年,且有约4.5%的病患会死于自杀。然而,随着临床医疗和社区复健体系的进步,思觉失调症患者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步延长。

思觉失调症 发病初期自杀风险高

为进行自杀防治,过去研究曾探讨病患的自杀风险因子,但研究对象大多为全部或针对特定年龄层分析,但少对每个年龄层同时作分析。思觉失调症病患通常在发病后前几年的自杀风险最高,因此最常见的研究是对青少年以及年轻成人病患的分析,而对于老年族群的研究则是相当少,并且不同年龄层所面临的心理或生理亦可能不尽相同。

老年患者自杀率较高 危险因子一次看

台北巿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利用全国健保研究资料库及全国死亡档之大数据资料,以世代追蹤和年龄分层的巢式个案对照研究,分析不同年龄层自杀的风险因子,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着名的北欧精神医学期刊(ActaPsychiatricaScandinavica 2024; doi:10.1111/acps.13747)。

第一作者林月屏医师表示,年轻的思觉失调症患者(特别是25岁以下)的自杀风险最高,而随着年龄增长,风险有所降低。然而,老年患者的自杀率仍高于同龄一般人口。有关自杀的危险因子,所有年龄层在自杀死亡前三个月最常合併忧郁症及睡眠障碍症,而54岁以下则易合併使用酒精或成瘾性药物。

在生理疾病心脏病、肺炎和中度或重度肾病则在65岁以下会增加自杀风险。另外,失业是25岁到64岁思觉失调症患者自杀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忧郁情绪为重要因素 复健及心理调适介入莫轻忽

通讯作者郭千哲教授表示,对于思觉失调症病患的治疗上,除了关注合併的精神疾病外,生理问题及就业状态也是评估的一环。忧郁情绪仍是自杀的重要因素,然而有些患者不容易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是碍于症状的干扰,在临床上则必须仔细评估。中年以前,酒精限制和***防治具重要性。而在适工作年龄的患者,若失业时则需有相关复健及心理调适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