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报导】根据中央气象署气象预报资料显示,本週三(11日)起将会因东北季风增强,冷空气再度南下,导致气温骤。国民健康署提醒民众,从寒冷户外进入室内后,应让身体逐步回暖,再洗热水澡。
冷天洗热水澡有风险 三高患者更需谨慎
国健署表示,从气温较低的室外进屋后,应让体温回暖以后,再进行热水澡的盥洗,以避免因温差过大所引发的血管扩张。此外,盥洗完毕以后,也同样需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刻进入低温环境,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气温骤降以及湿冷天气恐会导致血压升高,国健署也提醒有三高的民众以及长辈应提高警觉。
冬季运动4大原则 国健署教你提防心血管疾病
国健署署长吴昭军建议,寒冬若要进行清晨运动,不宜太早出门,并且要留意保暖、热身、补水、运动时间调整这4个大原则,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保暖:衣物分层穿着,随着运动过程中体温上升,可适时脱去一层衣物,避免流汗以致体温骤降,运动后立刻擦乾汗水,穿上保暖外套,以防着凉感冒。
▸热身:运动前充分暖身(如关节旋转运动、慢跑等动态暖身)可增加肌肉温度、促进血液流动,让肌肉与关节的活动度与延展性提升,预防运动伤害,冬季建议暖身时间比夏季的5至10分钟更久,约15至20分钟。
▸补水:儘管是寒冷天气,身体仍会流失水分,身体水分不足,可能导致血液过于黏稠,流动性不佳,造成风险。运动时要适时补充温热开水,分多次、慢慢喝,以避免胃胀等不适情形。另,户外活动中,建议每15分钟饮用200-300毫升温水;若活动超过1小时且有明显的喘与流汗,则需补充碳水化合物及电解质,避免饮用含高糖分、***或酒精成分之饮料。
▸运动时间调整:清晨和傍晚是温度最低的时段,出入室内外也容易因低温会造成血管收缩,使血压上升,进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急性发作的机会,建议避开低温和温差较大的时段出门运动,并建议结伴而行相互关照。
国健署提醒,民众注意自己是否有三高偏高或心血管疾病患,务必提高警觉,若有服用药物者需规律服药。而民众运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身体状况, 并谨记「保暖、热身、补水、调整运动时间」的健康4原则。
# 首图来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