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像鸭子还漏尿」只因年纪大?医示警:水脑症以为失智症惨延误治疗

时间:2024-12-10 14:59:17点击:70健康

记者许雅惠/台北报导

正常压力性水脑症的核磁共振检查,不论横切面及正切面,都可以看到变大的脑室,合併脑室周围的模糊变化。(图/安南医院提供)

▲正常压力性水脑症的核磁共振检查,不论横切面及正切面,都可以看到变大的脑室,合併脑室周围的模糊变化。(图/安南医院提供)

新北市新庄区9日上午发生的长照悲剧,一名林姓退休建筑师(73岁),竟因结縭近40年的68岁妻子罹患罕病水脑症,加上自己照顾身心俱疲,将老妻从14楼丢下死亡。究竟「水脑症」是什么样的疾病?好发症状是什么?能预防吗?脑神经外科医师庄皓宇就提醒,如果家中长辈出现走路不稳、尿失禁或癡呆等情况,家人第一时间可能怀疑是脑中风、阿兹海默症、巴金森氏症作祟。但是,有时候这些症状可能是「正常压力性水脑症」所引起,如果发现长辈走路像鸭子,甚至有尿失禁的情形,应儘速陪同就医。

庄皓宇医师分享案例,门诊有一位年长的患者近日开始出现失智的现象,走路经常摇晃甚至还会小便失禁,有时连家人都认不得。经过检查才发现阿伯罹患的是「正常压力性水脑症」,透过腰椎腹腔引流管手术,失智及小便失禁情况都大幅改善,行走步伐也有恢复。

庄皓宇表示,「正常压力性水脑症」最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被发现,常常被当作正常老化而忽略。它是一个好发于老年人的疾病,意指脑脊髓液不正常堆积在脑部(俗称脑积水)。成人脑室每天约产生300~500cc的脑脊髓液,具有缓冲保护和代谢循环等功能,正常人每天脑脊髓液的和产出量和吸收量会达到平衡,一旦脑脊髓液无法正常在脑室系统内流动或吸收出现障碍时,就会演变成水脑症。

正常压力性水脑症的核磁共振检查正切面,可以看到变大变圆的脑室合併前额叶脑沟狭窄,周边的脑沟则会扩大,这是正常压力性水脑症特殊的核磁共振表现。(图/安南医院提供)

▲正常压力性水脑症的核磁共振检查正切面,可以看到变大变圆的脑室合併前额叶脑沟狭窄,周边的脑沟则会扩大,这是正常压力性水脑症特殊的核磁共振表现。(图/安南医院提供)

庄皓宇指出,水脑症主分「交通性」与「阻塞性」,正常压力性水脑症好发于年长者,属于「交通性」,当身体器官逐渐老化后,脑脊髓液因为分泌太多或吸收过慢,就会导致导致多余脑液堆积在脑室,造成脑室扩大压迫四周脑部神经。因为病程演变速度往往缓慢,所以脑部压力变化不明显,因此才称正常压力性水脑症。这类型病人也因为脑压增加较不明显,而且主要症状如步态不稳、尿失禁跟失智等初期状况与正常老化类似,往往被旁人忽略。

「正常压力性水脑症」常被误认为阿兹海默症或巴金森氏症而延误治疗,除了临床症状互有相似或重叠而难以清楚区分之外,在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检查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类似。因此,庄皓宇提醒和长辈同住的家人可仔细观察长者的步态,如果行走时脚掌如同被磁铁吸附难以提高,脚掌离地距离变小,宛如鸭子走路踩着碎步往前冲,应考虑正常压力性水脑症的可能性。有些患者会因此被误诊是巴金森氏症,但实际上巴金森氏症患者係以抖动、僵硬为主,而常压性水脑症患者通常不会抖,而是以「举步维艰」为最重要表现。

此外,还有一项外显症状就是尿失禁,长辈可能才说想上厕所,当下可能就尿下来了,旁人可能不经意闻到尿骚味。其它可辅助判断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讲话速度变慢甚至词不达意。若家中长者有上述症状,千万不要再以为是正常退化,必须及早就医。

正常压力性水脑症的手术可以选择以上3种施作方式(由左至右):脑室腹腔引流管(传统)、脑室心房引流管(极少使用)、腰椎腹腔引流管。(图/安南医院提供)

▲正常压力性水脑症的手术可以选择以上3种施作方式(由左至右):脑室腹腔引流管(传统)、脑室心房引流管(极少使用)、腰椎腹腔引流管。(图/安南医院提供)

庄皓宇强调,目前并无明确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正常压力性水脑症」,建议还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降低脑部退化的风险。目前「正常压力性水脑症」因药物治疗成效不佳,大多仍以外科引流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