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林惠琴/台北报导〕1名49岁邱姓女子到台北市某医美诊所接受疗程,麻醉后出现血氧浓度不稳,送医抢救不治,传出该案执行的吴姓女医师也兼任麻醉医师。省内麻醉医学会理事长余黄平提供2种民众自保辨识有无麻醉医师的方式,并强调在麻醉医学中没有所谓「舒眠麻醉」一词,这种话术容易让人轻忽麻醉风险。
邱姓女子7日至某医美诊所进行音波拉皮、皮秒及肉毒施打疗程,并施打俗称「牛奶针」的舒眠麻醉降低疼痛,但麻醉后血氧浓度不稳,送医抢救不治。
根据「特定医疗技术检查检验医疗仪器施行或使用管理办法」规定,脸部削骨、单次脂肪抽取量达1500毫升或脂肪及体液总抽出量达5000毫升、腹部整形、鼻整形、义乳植入之乳房整形、全身拉皮手术等8类高风险的美容医学手术,若为全身麻醉或重度镇静的静脉注射麻醉,应由麻醉专科医师执行,中度或轻度镇静麻醉则不一定由麻醉专科医师执行,但须有受麻醉镇静训练的另一名医师在场,以确保病人安全。
余黄平指出,民众若要辨识手术有无麻醉医师,建议掌握2种方式,扣除一些局部麻醉不一定会由麻醉医师协助外,一般手术通常会需要签署手术同意书与麻醉同意书,可注意下方是否有「麻醉医师签名」的字眼,若是仅标示「医师签名」或「某某某医师」,甚至动刀医师与麻醉医师是同一个人,可能都有疑虑。
其次,余黄平提到,在正式进行手术前,民众一定会看到麻醉医师,可询问「请问您是麻醉医师吗?」、「请问您的麻醉专科医师编号是多少?」大部分的麻醉医师听到病人询问,一定会觉得「你这个是内行的、够尊重专业」,并且乐意回答,若有支支吾吾、说不出口的情形,或许应该提高警觉。
近期不少民众关心自身麻醉安全,有人向省内麻醉医学会询问其诊所医师是否具备麻醉专科医师资格,就发现非该医学会会员,并不具备麻醉专科医师资格。
对于医美手术常会用到的「舒眠麻醉」,余黄平也提醒,在麻醉医学中,并没有这个名词,其所指为没有插管的静脉麻醉,也就是以静脉方式注射麻醉用药,一定要全程监控呼吸情况,他认为,这种市场话术容易让民众混淆,其实静脉麻醉、半身麻醉、全身麻醉都是麻醉,有专业的人不会用「睡一觉就好」的字眼让人轻忽风险,建议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