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慎防急性脚中风,严重恐截肢 心房颤动患者尤须注意

时间:2024-12-09 14:59:33点击:56健康
寒冬慎防急性脚中风,严重恐截肢 心房颤动患者尤须注意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发季节,血管发生阻塞机率大增,高龄族群除了要小心天冷引发心肌梗塞或脑中风,也要提防俗称「脚中风」的下肢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延误就医恐须截肢。

72岁的张奶奶和80岁的郭爷爷都因下肢疼痛、冰冷,先后至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急诊,检查发现是急性下肢周边动脉阻塞,经医疗团队在黄金时间以「机械性取栓」与「超音波震碎血栓导管治疗」双管齐下,及时恢复下肢血流畅通,免除截肢危机,也已能正常行走。

心房颤动未服药,血栓掉至下肢造成急性阻塞

中国附医心脏血管中心周边血管科主任暨下肢动脉阻塞治疗团队召集人徐中和指出,「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的高风险因子包括老化、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吸菸、糖尿病、肥胖和三高等,「其中心房颤动是危险因子中的危险因子,」病患常因心房颤动,导致血栓由心脏打出掉落到下肢动脉血管,造成下肢突发急性阻塞。

「张奶奶和郭爷爷都是这种情况,」徐中和说,张奶奶有高血压、心脏冠状动脉阻塞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史,并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情形;郭爷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冠状动脉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有持续性心房颤动的问题,「但两位长者都没有接受抗凝血剂的治疗,造成血栓由心脏跑到下肢动脉造成阻塞。」他提醒,有心房颤动毛病的病人,一定要规则服用抗凝血剂,以预防血栓形成。

徐中和说,急性下肢动脉阻塞跟心肌梗塞一样,都是内科须紧急就医的急症,而且都需要抢时间治疗,「急诊为佳,」透过超音波检查可迅速发现问题所在,在病患动脉血管阻塞的黄金6~8小时内紧急进行血栓清除、血管绕道等血管重建手术,才能避免造成肌肉组织永久性坏死。「如果肌肉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病人将被迫截肢,而截肢后容易再面临命危风险。」

针对脚中风,中国附医6年前成立「24小时溶栓团队」,投入研究治疗,发展出以紧急导管溶栓手术后,双管进行「机械性取栓」手术及「超音波震碎血栓」手术,抢救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重度阻塞的病人,将临床上原本达30%的死亡率以及截肢率,大幅下降到3%,成效斐然,临床成果发表在2022年4月医学期刊《国际血管学(International Angiology)》。

他表示,导管溶栓及机械取栓都是微创手术,只有局部麻醉,手术中病患是清醒的还能讲话,100岁也能做。不积极处理则有生命之虞,他遇到90多岁以及人瑞级病患,因年事已高不愿手术,医疗只能给予通血管药物保守治疗,但因血流不通,组织慢慢坏死,导致发生感染,3~4週后患者因败血性休克或多重器官衰竭离世。

天冷周边血管易阻塞 出现这些症状,小心是脚中风

如何辨别自己或家人可能罹患「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 徐中和说,依严重度,临床病徵大致分成4期:

第1期 (轻微或无症状) :偶尔感觉患肢温度较低,有轻微麻木感。

第2期 :行走当中腿部容易疲劳无力,休息片刻又能继续往前走,之后重複出现同样症状,称之为间歇性跛行。

第3期:血管阻塞严重,连静止休息时也因局部循环不足,已出现持续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

第4期:皮肤因缺血而由粉红色转为暗紫色,且在脚趾头发生溃疡和坏死,逐渐延伸到足部及脚踝。

「天冷周边血管更容易收缩,」徐中和表示,如果下肢突然出现疼痛、发麻,皮肤颜色变得惨白或发紫、摸起来皮肤冰冰凉凉、测不到脚脉搏、行走困难,可能病情已进展到3、4期,需儘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