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是你的日常吗?有没有像这位60岁大学教授那么严重?他长期面临教学、研究和经费的压力,导致失眠问题日益严重,每天需要服用多达10颗助眠药才能入睡。身心科医师诊断后,确定是焦虑症导致教授自律神经失调的主因,如果没有从消除焦虑着手,10颗助眠药可能也无法协助他安睡。
交感神经偏高导致多重症状
新竹身心科医师周伯翰指出,透过自律神经检查发现,这位教授的交感神经偏高,除了失眠外,还伴随着胸闷、心悸、肠躁症、肩颈僵硬、头痛等症状,都是自律神经失调的表徵,病症名称为「焦虑症」。
血清素药物先奏效 助眠药从10颗减至2颗
缓解教授的焦虑症状是首要目标,周伯翰说,他先开立增加大脑血清素的抗焦虑药物。经过调整后,教授焦虑状态缓解了,睡眠品质也跟着变好。接着,教授告别依赖10颗助眠药的日子,只需服用2颗即可维持良好的睡眠品质。
自律神经失调与情绪压力密切相关
周伯翰指出,约70%的自律神经失调与忧郁、焦虑和生活压力有关。患者常感到身体多处不适,却在各种检查里找不出异常。如果忽视这些身体发出的警讯,可能会进展到恐慌症甚至忧郁症,影响生活和工作。
高风险族群需提高警觉
而易烦恼、急性子、完美主义者,周伯翰说,都是自律神经失调的高风险族群。不规律的生活作息、日夜颠倒的生活型态、抽菸喝酒,以及家族有忧郁症或躁郁症病史的人也需提高警觉。周伯翰医师强调,透过详细问诊与自律神经检查才能做出正确诊断,找出背后原因对症治疗。
4大原则预防自律神经失调
周伯翰医师建议透过以下原则,预防自律神经失调:
适度有氧流汗运动。
均衡饮食,摄取维生素D、色胺酸、钙、镁、锌和Omega-3等有助调剂身心的营养素。
维持良好睡眠品质。
捨弃完美主义,学会放下过度坚持。
◎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资料来源/周伯翰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