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是组成健康饮食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而摄取水果的时间应根据个人的健康目标而有所不同,透过在适当的时间享用水果,不仅可以帮助改善排便、消化,还能增强体力和运动表现。
早晨空腹吃水果 改善排便帮助排毒
家医师萧伶兹表示,早上空腹吃水果能迅速提供能量,水果中的天然糖分能快速被身体吸收,纤维则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此外,水果所含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植物化学物质,可以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协助解毒功能。
饭前吃水果 帮助消化控制食慾
萧伶兹指出,正餐前30分钟吃水果,可以帮助消化。萧伶兹解释,水果中的酶,如木瓜酵素和苹果酸,有助于分解食物。此外,水果纤维具有饱足感,可以缓和正餐的食慾,避免因饥饿感明显而过度进食。
下午吃水果 提升活力、改善疲倦
萧伶兹提到,下午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加上午餐与晚餐间隔较久,人们容易产生嘴馋与疲倦感。萧伶兹建议,可以用水果代替精緻澱粉类食物当作下午茶,不仅能提供即时能量,水果中的纤维还能稳定血糖,改善嘴馋与疲倦。
运动前后吃水果 提供能量补充电解质
萧伶兹说明,运动前30分钟至1小时吃一点水果,如香蕉或苹果,可以为运动提供快速能量,避免运动时低血糖。在运动后摄取水果,也有助于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和水分,特别是富含钾的水果,如香蕉,可以帮助肌肉恢复。
肠胃敏感者 饭后1~2小时再吃水果
萧伶兹也提到,虽然水果内的酶可以帮助消化,但萧伶兹提醒,某些肠胃较为敏感的人,饭后吃水果容易有胀气或消化不良的状况。高糖分水果若在饭后马上摄取,也可能造成血糖快速升高。因此,她建议肠胃敏感者可在饭后1至2小时再吃水果。
睡前避免吃水果 以免影响睡眠品质
萧伶兹强调,有睡眠问题的民众,建议不要在睡前摄取水果,因为睡前过量摄取高糖水果,如葡萄或芒果等,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影响睡眠品质。
每日摄取1~2份水果 以纯水果为主
萧伶兹建议,每日至少摄取1至2份多元的新鲜水果,但不要以糖分浓度较高的果汁和乾果取代,而减重期间可选择低糖分的水果,如莓果类或奇异果等。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水果摄取时间,这样才能让吃水果的好处最大化。
◎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资料来源/萧伶兹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