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张慈恩报导】黄体素是确保胚胎顺利着床和正常怀孕的关键荷尔蒙。体内黄体素含量不足,是试管婴儿治疗失败和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台大医院妇产部生殖医学中心主任陈美州教授与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江殷儒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揭示不孕症妇女体内黄体素(progesterone)代谢异常的关键因素。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肠道菌丛与黄体素吸收的关联性,并于113年11月7日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肠道微生物》(Gut Microbes)。
黄体素补充吸收 个体差异大
在人工生殖治疗过程中,患者可通过口服、***栓剂或注射等不同形式补充黄体素,以弥补黄体功能不足或完成子宫内膜整备。然而,这些补充方式的吸收效果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口服补充方式,即使接受标準或更高剂量的黄体素,部分患者的血液和组织中浓度仍然不足,增加了胚胎着床失败或流产的风险。
研究发现:抑制无害梭菌,有助于提升黄体素浓度
研究团队从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不孕症妇女肠道菌丛中,发现一种名为「无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的肠道细菌,能代谢黄体素并透过肝肠循环影响其血液浓度。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抑制此菌有助于提升黄体素浓度。而此菌的长期作用会干扰小鼠的动情週期与卵泡发育,相当于影响人类的排卵週期。
治疗不孕症 为人工生殖技术开创新可能
此研究不仅为不孕症治疗提供崭新的医疗策略,也强化了肠道菌丛对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基础。研究团队期望能帮助不孕症患者获得个人化的最佳黄体素补充策略,提升治疗效果与成功率。
另一方面,通过针对肠道菌丛进行调控,改善患者对黄体素的吸收效率,为人工生殖技术开创新的可能性。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台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黄体素代谢肠道菌的实际临床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