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林静芬报导
耳朵痒该怎么办?那种痒在深处,又无法明确定位,想要挖却抓不到痒点,让人有些焦躁。这时许多人会直接拿起棉花棒或耳扒子掏耳朵,耳鼻喉科医师陈亮宇在脸书分享影片并提醒民众,使用工具可能带来的风险。他建议,挖耳朵时选择我们的「小拇指」更安全,因其粗细适中,可避免挖得太深,反而将耳屎推向内部。
棉花棒与耳扒子易伤耳
陈亮宇表示,耳扒子容易刮伤外耳道皮肤,进而引发伤口感染;而棉花棒则可能将耳屎推入耳道深处,导致耳屎堆积影响听力。他解释,耳屎大多堆积在耳道外侧的软骨部,正常情况下可自然排出,但使用棉花棒清洁反而容易将耳屎推进不具弹性的硬骨部,进一步造成耳朵闷胀或耳鸣,甚至听力受损。
小拇指成为最佳选择
陈亮宇在脸书分享影片指出,挖耳朵的安全範围以「小拇指可及的深度」为宜。他同时提醒,使用小拇指挖耳前需先洗手消毒,降低感染风险。若耳朵痒伴随异常症状,如分泌物异味、异物感、听力受损或耳内细小声响,可能是外耳炎、小虫入侵或耳屎过度堆积的徵兆,此时应立即就医,而非自行处理。
实用小技巧:耳朵进水怎么办?
针对耳朵进水的情况,陈亮宇建议可用吹风机调至凉风,轻吹耳道外部,或用一张捲成尖头的卫生纸吸乾耳道水分。他强调,卫生纸柔软度高,较棉花棒不易推动耳屎,更不易伤害耳道,为一个实用选择。陈亮宇医师不断强调,耳朵痒虽然让人难以忍受,但切勿随意使用不当工具处理,否则可能引发更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