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过去束缚!用阿德勒心理学法则 掌握生活主导权

时间:2024-12-06 11:59:28点击:46健康
家庭是世界的缩影,孩子会透过与家人的关係,学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周围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健康医疗网/编辑部整理】「既然过去的人生是自己决定和选择的,那么今后的人生也可以由自己决定。」

培养出「创造性自我」后,我便能用这个观点来看待人生。

阿德勒称呼性格为「生活型态」,而思考自己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型态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衡量自己生长于何种价值观的指标。

了解这一点后,只要确定自己将来想怎么做,就能改变生活型态。

生活型态三要素!从自我到理想的全方位检视

阿德勒所说的生活型态包含了三项要素:

‧自我概念: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人。

‧世界观:如何看待周遭的人和环境。

‧自我理想:希望自己和周遭的环境如何。

「自我概念」所指涉的範围很广,从「我是父亲」「我是家庭主妇」这些身分的认知,到「我很内向」「我很会聊天」「我不善于和人往来」这些特徵都包含在内。

「世界观」是指对自己以外之人事物的认知,例如「身边的人都很温柔」「社会很冷漠」「身边很多优秀的人」等。

「自我理想」则是像「我要变成有钱人」「我必须出人头地」「我必须靠自己生存下去」「家人必须和睦相处」这类理想。

阿德勒认为,只要掌握「对自己的认识、对周遭人事物的认识,以及理想中的自己和周遭要成为什么模样」这三个概念,并在必要时再次审视,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型态。

同时,这三个概念也深受与家庭(家人)的关係影响。

从家庭到手足 成长环境如何塑造生活型态

家庭是世界的缩影,孩子会透过与家人的关係,学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周围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另外,阿德勒也说过,比起父母,孩子受手足的影响更深──因为年龄相近,容易产生竞争心态的缘故。

这种手足在家庭里的配置顺序,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家庭星座」。

虽然这只是大致上的倾向,不过第一个孩子大多「想博取关注」「想满足周遭的期待」「有控制欲」,最小的孩子则有「怕寂寞」「坚持自己的作风」「认为别人帮自己忙是天经地义」等特徵。

我在家中是长子,相当符合「想满足周遭的期待」这项特徵。另外,很多人都说我「善于照顾年纪小的人」,这或许也是第一个孩子的特徵。

认识生活型态后 如何改变未来方向?

但是千万别忘了,这些都只是影响,而非定论。关键就在前面所提到的「软性决定论」:

人生可以由自己描绘。

自己的事可以自己决定。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思想。

透过这些分析思考自己的生活型态后,我发现自己因为不擅长与人往来,反而更珍惜那些少数能建立深入关係的交情。

我也觉得自己非常亲近那些愿意和我往来的人。

反过来说,一遇到合不来的人,关係马上就会变得疏远。

此外,我也发现自己不喜欢竞争,希望人人都能平等相待。

了解自己的生活型态后,就更容易知道今后要做的事情(目的)可以朝哪个方向发展。如果想依「自我理想」创造未来,只要依循自己的生活型态行动即可;而我的生活型态,也能根据自己的目的改变。

本文来源:《以阿德勒为人生教练的一年》,圆神出版。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