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杀手」骨质疏鬆! 台湾为何髋部骨折率高?髋关节骨折死亡风险高?

时间:2024-12-05 14:59:41点击:53健康
「骨质疏鬆」併发症成为国内医疗与社会的重大挑战

【健康医疗网/记者潘昱侨报导】「骨质疏鬆症」是威胁健康的沉默杀手, 这种看不见的疾病 常在高龄无预警的情况下导致髋部骨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 省内髋部骨折率位居亚洲之首, 骨质疏鬆的併发症逐渐成为国内医疗与社会的重大挑战,邀请到台大医院骨科部王廷明主任分享。

骨质疏鬆如何发现?有哪些高危险群?

患者可以透过检查骨质密度发现骨质疏鬆,但骨质疏鬆是不容易自己发现的,但有一些症状可以注意。

1、身高变矮

2、驼背

3、腰酸背痛

上述症状都有可能是骨质疏鬆,可以寻找医师谘询了解状况,特别是高危险族群需要特别注意。

1、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高龄本身退化风险高,特别是缺乏贺尔蒙保护的女性可能更早产生骨质疏鬆的现象。

2、体重过轻(BMI值18.5以下) 体重过重(BMI 24值以上):肥胖可能造成骨头构造压力过大提早产生骨质疏鬆,体重过轻则需要注意有可能是骨质密度异常,骨质流失导致。

3、抽烟&酗酒不良习惯者:吸菸会加速骨质流失,吸菸者发生骨质疏鬆的风险可达不吸菸者两倍,酒精也会加速提高骨鬆风险。

4、有骨折病史:若直系血亲中有骨折病史、自身骨折过,都可能增加罹患骨质疏鬆症的风险。

5、缺乏规律运动者:适度的户外运动有助预防延缓骨质疏鬆,因阳光能使身体产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加强肠胃对钙的吸收,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避免需要碰撞或快速移位的运动,以免摔倒,有些负重训练能增加骨质,但患有关节炎者,应避免负重相关运动。

6、钙质摄取不足者:素食主义者需特别注意钙质摄取量,若食物中钙质摄取较困难,可以採用营养补充品作为辅助,如有特殊需求或状况者,建议谘询医师或营养师。

骨质疏鬆好发于哪些部位?

骨质疏鬆好发于脊椎、髋关节、手腕,有些人会在肩关节产生,髋关节骨折是因为年纪大动作变缓容易跌倒,跌倒以后产生骨折,患者可能因为疼痛长期卧床,卧床后常见合併症,如活动度降低造成肺炎、泌尿道感染、静脉血栓等,以及卧床不能翻身造成褥疮,对患者生命造成重大危险。

髋关节骨折由于很快会丧失行动能力,因此容易引起重视,反而容易被忽视的是脊椎压迫性骨折,常常不会被警觉到是骨质疏鬆产生的骨折。

现在标準骨质疏鬆的检查方式是DEXA双能量X光吸收仪,检查需要到诊所或是医院,检查时间大概5~6分钟即可完成。

髋部骨折如何治疗?如何预防?

髋部骨折标準的治疗是手术,但高龄患者可能因为功能退化,伴随一些内科的共病,常见的有合併巴金森氏症、或是轻微的中风,那再加上骨折的时候,复健过程会相当漫长且艰辛,这会影响到患者心理跟生理方面的康复的过程。

统计上有第一次骨折,大概有50%以上的病人,会有第二次骨折,因此预防再次骨折是特别重要的议题。

1、居家环境设计改善:家中光线不足、没有扶手、软垫等防护措施,杂物堆积或湿滑都是容易造成危险的因素,特别是在浴室空间,避免因为意外再次跌倒。

2、预防肌少症:维持运动习惯、增加营养摄取,骨折后需要特别强调身体方面的复健,强化身体机能,延缓退化持续发生。

台大医院骨科部王廷明主任呼吁:「骨质疏鬆的预防治疗是长期而且要坚定的,若治疗一段时间半途而废,效果容易打折扣,治疗效果也会不如预期,因此适度的运动加上物理治疗是很必要的,居家的环境也要配合调整,避免再次发生危险,每年定期的骨质密度检查很重要,要是一旦发生骨折,我们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才能有效防止第二次骨折的发生率,患者一定要遵从医护团队的指示,才有办法达到一个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