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陈郁茹/台北报导】民众出国旅游,一定会到处品嚐当地美食,购买伴手礼分送亲友,但国外的食安问题该如何注意呢?食品药物管理署今(4)日表示,民众可查询食药署之「消费红绿灯」网站,了解国外回收产品资讯。
食药署追蹤国外回收产品 发布消费红绿灯警示
食药署说明,为把关输入食品的安全,每日会从美、加、纽、澳、日、韩等13个国家(地区),共计14个网站中蒐集各国食品回收警讯,以及接收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RASFF)警讯,主动调查釐清相关产品是否有输至省内,并发布「消费红绿灯」资讯,提供消费者参考。
自109年1月1日起至113年11月30日止,食药署已监控6,070则国际食品回收警讯,包括绿灯6,011则、黄灯57则以及红灯2则,提供国人在选购外国食品之参考,不同灯号分别表示下列意义:
▲民众出国买伴手礼,了解消费红绿灯警示,留意食安问题。(图/食药署提供)
▸绿灯:产品未进入我国市场,或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性极微。
▸黄灯:产品有输入并进入我国市场流通,对人体无立即性危害或有危害疑虑,须进一步调查并改善。
▸红灯:该产品已在国内市场流通,且对人体有立即或重大危害。
购买伴手礼有规定! 民众小心别触法
文化大学观光事业学系副教授魏玉萍宣导,民众透过食品消费红绿灯网站,可注意检视是否有购买同品项、同批号或效期之国外回收产品;同时在买伴手礼时应留意食品标示资讯、确认过敏原及保存方式,并且不购买生鲜农产品或含肉製食品。
食药署强调,于国外採购回国的食品,除有限量规定外,携带回国的食品也仅能供个人自行食用,不得在国内贩售,违规者,可依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第47条14款处新台币3万至300万元罚锾。
食药署提醒,民众尤要注意,锭状、胶囊状食品供个人自用,每种至多12瓶(盒、罐、包、袋),合计不超过36瓶(盒、罐、包、袋,以原包装为限)。另外,一般食品供个人自用时,价值需在1,000美元以下,且总重量在6公斤以内。
▲民众出国买伴手礼,根据规定不得在国内贩售。(图/食药署提供)
# 首图来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