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物在生活中无所不在,也被牙医视为是预防蛀牙最有效的成分之一。不过,有说法认为氟的使用可能对身体有害,增加罹患骨质疏鬆的机率,近来也有家长担忧,让小孩使用牙膏等氟化物可能会影响孩童发育、导致智力低下及DNA突变等。日常使用的氟真的对人体骨骼有害?如何正确使用氟化物?
省内成人龋齿(蛀牙)率近90%,几乎每个人嘴里至少有一颗蛀牙。2019~2020年度《我国6~18岁儿童及青少年口腔健康调查》显示,随社会经济发展与饮食习惯改变,高糖与精緻化饮食对口腔健康造成不小影响,更可能影响营养吸收、改变外观及自信减损等。
氟除了是牙齿及骨骼生长的必要元素之一,也是保护牙齿免于蛀牙的「救星」。使用含氟牙膏可在牙齿的珐瑯质形成保护层,避免牙齿脱钙及协助修复,预防龋齿的发生。
《龋齿研究(Caries Research)》期刊的研究指出,学龄前幼童使用含氟牙膏可有效降低24~29%龋齿机率。中华民国儿童牙科医学会也建议,幼童自第1颗乳牙萌发起,就应使用浓度1,000ppm的含氟牙膏刷牙。
迷思:喝「氟水」伤身?常用含氟牙膏会骨质疏鬆?
氟化物身为预防蛀牙的利器,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为何会出现氟可能伤身,又或是增加骨质疏鬆机率的说法?
台大医院金山分院骨科医师骆耀璋解释,低浓度氟离子可刺激人体造骨细胞,促进骨骼造骨作用,进而增加骨质。但若氟离子浓度高,会和骨骼内磷酸钙形成複合结晶,反而会抑制钙化,导致骨质减少,形成「氟骨症」。
临床上曾将氟化物用于治疗骨质疏鬆患者,但效果有限。氟化物虽可增加骨质密度,但未能增加骨骼强度,导致患者骨头变硬却也变脆,骨折比率并未下降。再加上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化物会沉积于骨骼,导致多处关节疼痛或难以弯曲等情形。因此,现阶段骨鬆或其他骨科疾病的患者,卫福部未批准医师使用氟化物治疗。
不过骆耀璋表示,虽氟化物在骨科治疗上成效不明确,但实证发现氟化物有强化珐瑯质及预防龋齿的效用,日常使用浓度不会造成骨质疏鬆,在牙科领域具临床意义。例如市面上添加氟化物的牙膏、漱口水等,很难买到超过1,500ppm的浓度,涂氟则由专业牙医师进行,都相对安全。
另外,美国等地还会在饮水中加氟,被牙医师视为预防龋齿CP值最高的措施,但省内民众的日常饮用水也因政治相关考量而未加氟。先前仅有南投中兴兴村于1971年时,试办为期12年饮水加氟措施,但后续也喊卡。
含氟牙膏搭配口腔卫生好习惯,降低蛀牙发生率
省内「龋齿经验指数」(DMFT,数字愈高代表龋齿情况愈严重)在2018年为2.01颗,虽与2012年的2.5颗相比有下降,但仍高于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1.6颗。面对世界卫生组织(WHO)订定全球2025年「12岁学童龋齿经验指数不大于1」的口腔保健目标,要达成恐有难度。
国内研究指出,近年来蛀牙分布状况符合「80/20法则」,意味有80%的蛀牙是来自20%的儿童,形成较为极端的蛀牙人口分布。近日有家长对儿童用氟提出疑虑,更可能冲击儿童的口腔健康,对此,儿童牙科医学会发表声明指出,氟化物仍是目前对抗龋齿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长庚医院儿童牙科主治医师蒋孟玲建议,家长可为儿童挑选含有1,000ppm氟化钠(NaF)的牙膏,若口腔较为敏感,则建议避免成分有起泡剂(SLS)及防腐剂的牙膏。而且幼童一天摄取的适当氟含量若以约1,000ppm来看,刷牙所使用的含氟牙膏就占了80%,因此只需挤出「薄薄一层」牙膏就好,不用挤到「一条」。漱口水则因担忧孩童吞食,6岁前不应使用。
有些家长担忧氟化物对幼童可能造成伤害,选择「可食用的牙膏」或甚至只使用盐巴刷牙。不过,这些「吃下肚也没问题」的牙膏,反而多半不含氟,除了无实际预防龋齿的效果,还可能添加食用色素、人工香料及研磨剂,可能危害孩童健康。若只用盐加水刷牙,则不仅无法降低龋齿发生,若孩童刷牙时将盐吞入,长期可能导致高血压等健康问题。
除了含氟洁牙用品,不少人也会定期涂氟。目前牙科诊所与医疗院所涂氟主要分为氟漆及氟胶,其中氟漆含氟浓度为2万2,600ppm,俗称「草莓果酱」的氟胶则为1万2,300ppm左右,氟漆与氟胶在牙医协助使用下具安全性,民众无需过度担忧。
一般民众每日刷牙2次所使用的牙膏量,在正常使用下,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针对有牙医师建议使用牙膏刷牙2分钟后,可单纯吐掉牙膏不漱口,增加氟化物留在口中作用的量,蒋孟玲表示,不少民众可能难以习惯刷牙后直接吐掉不漱口,因此不会特别要求患者一定要照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