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王冠廷报导】75岁的康先生平日喜欢骑脚踏车健身,两个月前不小心因车祸摔倒撞伤头部。当时仅轻微头痛,并不以为意。后来逐渐变为持续性头痛,甚至影响睡眠、走路无法站稳需他人搀扶的情形,就医后发现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应是先前的头部外伤引起。
长者跌倒看似「小问题」 相关症状千万别轻忽
奇美医院神经外科暨外伤科医师李瑶琳说明,老年人脑萎缩容易在撞击时扯断脑静脉造成慢性出血,当血块慢慢堆积导致压迫脑组织时,会造成脑压太高压迫脑神经,引起持续的头痛、步态异常,甚至记忆力减退,这些看似「小问题」的症状,却可能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警讯,因此家中有老人家的朋友们,务必不可轻忽长者跌倒严重性。
头部外伤隐藏危机! 3大徵兆揪「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风险
李瑶琳指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因轻微头部外伤引发的延迟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中年晚期、幼童、酗酒、癫痫、有使用抗凝血药物、曾有头部外伤病史者,潜在危险性不容小觑,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由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通常并不明显,且容易被忽略,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观察以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三大徵兆至关重要:
1.反覆头痛或持续性头痛:
如果头部外伤后两週疼痛仍迟迟未改善还伴随其他症状,有可能是颅内血肿作祟,头痛的频率与强度可能明显加剧,并伴随噁心感以及呕吐的症状。
2.步态异常与行动不稳:
血肿压迫脑部运动功能区时,病人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步伐不稳,甚至无法保持平衡,这在老年人中特别显着。之前已有步态不稳的现象则不包含在此内。
3.记忆力减退与认知改变:
老年人若在头部受伤后,逐渐出现健忘、反应迟钝或其他认知功能障碍,或是原本可对话但是在两个月内逐渐无法言语表达者则需怀疑慢性出血。
「颅骨钻孔术」治疗改善 术式应与医师充分沟通
李瑶琳进一步说明,对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处理方式,颅骨钻孔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该手术可透过于在颅骨上开设小洞引流积累的血水,减少对脑组织的压迫,并缓解病人的症状,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案例。若病人的血肿属于顽固性反覆出血,或伴随颅内压明显升高、血肿範围广泛,甚至有其他併发症时,可能需要採取更积极的治疗手段,例如开颅手术,以澈底清除血肿、止血并降低后续复发的风险。
李瑶琳提醒,病人及家属应与医师充分沟通,了解不同治疗选项的优缺点及可能的风险,以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