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黄嫊雰报导】中华队日前在世界12强棒球赛中夺冠,紧接着省内小将也在U12亚洲少棒锦标赛拿下队史第8冠,掀起一阵棒球热潮。棒球选手大多国小起就积极投入训练,从小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棒球英雄。联新国际医院运动医学科郭亮增医师提醒,在培育未来的棒球菁英时,也要注意运动伤害的治疗与预防,才能长久延续小将们的选手生涯。
棒球小将受伤分「3类」 小心「少棒肘」缠身
郭亮增医师指出,国小孩童打棒球常见的运动伤害有三类,分别为急性外伤、成长问题,以及过度使用伤害。其中,成长问题主要发生在球员约十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期时,由于生长板尚未闭合,容易引起胫骨结节软骨炎,也就是膝盖前端出现发炎症状;而过度使用伤害的典型案例则是球员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就反覆进行投掷动作,导致手肘内侧受伤,也就是俗称的「少棒肘」。
郭亮增医师进一步指出,棒球运动中除了被球打伤、扭伤等常见的急性外伤,经常被忽略的是过度使用造成的伤害。医师表示,通常球队中投球表现优异的人不多,这些球员可能因教练要求,或是本身求好心切,而频繁投球,不仅容易造成伤害,甚至会影响后续的选手生涯。
受伤就要停止运动!休养加複健 预防旧疾复发
当球员发生急性外伤,或身体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医师提醒应立即停止运动、充分休息,受伤部位要冰敷、包扎,并将该部位抬高。若一段时间后伤势仍未见好转,建议及时到骨科或运动医学专科接受专业的医疗协助。
郭亮增医师强调,受伤球员务必遵循医师指示,休养一段时间,经医师评估可以回归训练或比赛后,球员也要先进行複健训练,再重新投入到赛场。如果休养时间不足,或是忽视复健训练,可能导致旧疾复发或再次受伤。
不同年龄段训练大不同!「变化球」等青少棒再练
那要延长小小球员们的运动生涯,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郭亮增医师依据孩童的年龄阶段,给予了不同的训练建议:
- 7至10岁的孩童骨骼尚未发育完全,这时应着重培养基本的运动技巧,避免高强度的训练,特别是10岁以前的孩童每天投球不应超过50球,连续练习天数勿超过3天。
- 10至14岁的孩童,随着身体逐渐发育,可适当提高训练强度,除了进行跑步等有氧运动外,也可加入核心肌力训练,但仍要注意连续投球数跟比赛天数,避免对身体造成过重负担。
郭亮增医师特别强调,投掷变化球会在手肘跟手腕增加旋转的力量,大幅增加受伤的风险,因此世界少棒联盟不建议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少棒球员进行变化球的训练,应到青少棒时期再开始练习。
家长、教练「3角色」 携手保护小小球员
此外,郭亮增医师也提醒,运动前一定要进行10至15分钟的热身,并仔细检查装备,包括手套、护具及鞋子的尺寸是否适合,或有无损坏的情况。运动结束后,进行伸展运动和冰敷则有助于缓解肌肉紧绷和疼痛。
家长和教练也在预防少棒球员运动伤害上扮演重要角色。首先,避免过度训练,除了控制比赛跟训练的次数外,每周应至少安排一至两天的休息日;第二,给予小球员们正向鼓励,让他们意识到在少棒时期,个人的健康发展比输赢更重要,从而培养正确的运动观念。第三,每学期定期安排体检,了解球员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检查是否有伤病情况,尤其要特别留意手肘是否有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