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7成乳癌患者无奈中断治疗?医揭背后「关键原因」

时间:2024-12-04 05:59:42点击:58健康

乳癌是国人女性的首要健康威胁,但在抗癌路上,癌因性疲惫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绊脚石。根据国内统计,约有 75% 的乳癌患者 会出现癌因性疲惫症,导致许多人无力接受治疗,甚至可能被迫中断疗程。

从2021年开始,健保首次将治疗癌因性疲惫的药物纳入给付範围。根据 2024台北国际乳癌研讨会(TIBCS) 公布的真实世界数据,超过 9成患者 在接受治疗后症状获得改善。医师提醒,乳癌患者应及早辨识癌因性疲惫,才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癌因性疲惫与一般疲劳大不同

三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戴明燊表示,癌因性疲惫不同于一般人因工作或日常活动后的疲累,后者可透过休息恢复,而癌疲惫即使睡眠充足,仍无法缓解疲惫感,其困扰程度甚至超越疼痛、噁心或掉髮等常见抗癌副作用。

他强调,癌因性疲惫若未妥善处理,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食慾不振、睡眠障碍,进而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可能影响治疗剂量和疗效。

根据 《癌因性疲惫症之诊疗与照护指引》,疲惫程度低于4分属轻度疲惫,可採取非药物处置,如:

  • 规律运动
  • 良好睡眠
  • 营养均衡

若疲惫程度达到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惫,则建议加入药物治疗,包括:

  • 精神刺激药物
  • 类固醇药物
  • 中草药治疗(如黄耆多醣注射剂)

治疗后超过九成患者症状改善

2024 TIBCS 公布的数据显示,接受癌疲惫治疗的晚期乳癌患者中,91% 症状有所改善,其中 85% 的患者 被医师评估为整体治疗效果显着提升。

戴明燊补充,癌因性疲惫在乳癌患者中非常普遍,门诊与住院患者中超过一半属于重度疲惫。然而,许多人误以为这是治疗过程的「正常现象」。因此,医护人员协助病患 及早辨识并处理癌疲惫,对于提升生活品质、顺利完成疗程至关重要。

癌因性疲惫症是乳癌治疗中不容忽视的挑战。透过及早辨识、正确处置并结合健保提供的药物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更能提高抗癌成功率。

文/邱玉珍、图/何宜庭

谘询医师:三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戴明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