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变化是关键!每天一分钟 找到心灵健康的晴天

时间:2024-12-03 20:59:45点击:87健康
去谘商或身心科就诊时,最先听到的问题是「最近怎么样?」虽然每个人的诊疗週期不一样,短则一週、长则一个月,但不管怎样,这个问题都很难轻易回答。

【健康医疗网/编辑部整理】人们会在把精神医学专业医生当作「救世主」,或是「走投无路」时才会去找他们。前者是希望我不需要多说什么,医师就像会读心术一样全盘了解;后者则是有种「没想到我竟然会来到这种地方」的「自怜」的心理,觉得看身心科有种羞耻的感觉。

但是这两种想法对恢复心灵健康来说,都没有好处。他们既不是救世主,也不是象徵你人生走投无路的存在。他们就是医师,与内科医师、牙医、小儿科医师一样。

患者的角色 如何清楚表达状态,获得最佳诊疗

好,来思考一下吧。为了得到医师的最佳诊疗和处方,患者的角色也很重要。就用内科来比喻,这里有四个病人,症状类似,但表达方式不同。

「我肚子痛。」

「我觉得肚子有点痛。」

「我觉得肚子有点痛,上腹部的地方最痛。」

「我觉得肚子有点痛,上腹部的地方最痛,不过吃完饭后症状好像减轻了一点。」

第四位患者的症状最容易掌握,当然,心情也一样,如果越能清楚说明自己的状态,那么医师也就能越清楚如何掌握问题,给予最佳处方。

两人三脚的合作关係 身心科医师与患者并肩同行

我常把身心科医师和患者的关係比喻成两人三脚,心理谘商师和患者也一样。与其说他们是让我们「完全恢复」的绝对解决者,不如说是一起合作,配合着彼此步伐跑步的伙伴。因此,需要尝试找出配合的方式。而配合的第一步就是这个问题:「这段时间感觉怎么样?」这是进入诊疗室或谘商室时,医师会问的第一个问题,也可以当作是今天一起参加两人三脚比赛的出发信号。听到这个信号,不要只是说「都一样」,而是要试着让自己说出细微的变化,也就是能够自己认知「我的状态变化」。那么到达终点的时间,或许可以再提前一点。

「最近怎么样?」回答问题的技巧

如前所述,去谘商或身心科就诊时,最先听到的问题是「最近怎么样?」虽然每个人的诊疗週期不一样,短则一週、长则一个月,但不管怎样,这个问题都很难轻易回答。

每天的症状都留在记忆中,要综合起来描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将「就诊日」的感情和状态一般化。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一週里,或许心理状态微微好转,但在就诊当天状态稍微低落一点,可是我们不会向医师提及过去一週的微弱好转,反而会说「没有什么差异」,也就是只意识到当天略微低落的状态,而误以为与「上次就诊日」是一样的;相反的,即使逐渐消沉,如果当天心情稍微好一点,也有可能不会察觉到。

微仪式的力量:每天一分钟 学会记录心情天气

这种时候,记录我们心灵天气的微仪式本身就有治癒的力量,且具有展现我的心情倾向的走向。方法很简单,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

一,在日记本、笔电或智慧型手机等惯用的工具中製作以下表格。

二,每晚回顾这一天,分别填写天气和温度。

三,天气以当天发生的事为中心,用文字描述(晴、多云时晴等)。

四,温度以当天的感受为主,以数字呈现(如13°、-6°)。

理解情绪波动的原因 如何找到自我调整的方法

很简单吧?每天持续填写,就能发现各种心情倾向,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状态。举个例子来说,即使天气一直都是晴天或阴天,没有太大的事件发生,温度也会有波动。这种情况不是因为现在发生的事件,而是可以察觉到过去的事件或对未来的不安导致的情绪波动。

相反的,在天气非常恶劣的状态下,情绪波动是理所当然的现象。由此可见,现在所经历的事件正在影响自己。这种时候,比起透过静心、微仪式等来调整心态,不如以行动解决或结束当前面临的情况会有更大的帮助。

凭着这样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和情绪的关联,就能更加明确地找到恢复的动力。另外,就算未寻求谘商的人,也可以积极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自我省察。

本文来源:《微仪式》,圆神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