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胖症」恐增加死亡风险!医:及早减重 糖尿病有逆转可能

时间:2024-12-03 11:59:33点击:52健康
省内有超过8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过重或肥胖的情形,国泰综合医院社区医学部部主任庄海华(中)和台北秀传医院减重门诊主治医师陈君琳(左)皆呼吁糖尿病患者要及早关注减重问题。

【健康医疗网/记者黄嫊雰报导】世界肥胖联合会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半数人口面临过重和肥胖问题。国内研究也显示18岁以上的成人有50.3%过重及肥胖,成人与儿童的肥胖率更是每年分别增加4.1%和5%。肥胖不仅是慢性病,更与多种疾病有关,国泰综合医院社区医学部部主任庄海华医师就指出,若是糖尿病合併肥胖,将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率,甚至加剧患者的死亡风险。

庄海华医师指出,在省内有超过8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过重或肥胖的情形,与一般体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糖胖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的风险比值要高出1.3倍,死亡风险更是增加2.6倍,呼吁患者要提高警惕。

只减1公斤也有用!减重15%有望逆转糖尿病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阻抗性更高,使血糖更难控制。庄海华医师指出,糖胖症患者若能有效减重,就算只减1公斤,糖化血色素便会下降0.1%,当减重达到原体重5%时,即可开始改善疾病;减重10%则有机会降低药量和共病风险,而达到15%更有可能逆转糖尿病。

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而言,因为仍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若及早介入治疗并成功减重至一定比例,就有逆转糖尿病的可能。至于罹患糖尿病已有一段时间的患者,只要妥善控制血糖与体重,并配合适当的饮食和运动,长期而言仍有机会减低药物剂量或颗数,甚至能够停药,仅需定期回诊追蹤。

减重只看体重数不够 这「2指标」也很重要

台北秀传医院减重门诊主治医师陈君琳提醒,减重只追求体重下降,可能减去的只是肌肉或水份,而体内脂肪过多对人体也会带来威胁。人体的脂肪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分布于四肢、胸部、臀部和腹部,内脏脂肪则主要堆积在腹部,其中内脏脂肪与发炎、动脉硬化、三高等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内脏脂肪会造成腹部突出,因此藉由腰围的大小,即能反映内脏脂肪的多寡。

陈君琳医师进一步指出,国人除了面对过重和肥胖问题,体脂率、腰围也大幅超标,根据国内调查报告显示,19岁以上的成人有超过8成的男性和超过9成的女性面对体脂肪过高的问题,4成7的男性和超过5成的女性腰围过大,提醒民众在减重的同时,也要加上减少内脏脂肪和腰围为目标,提升减重的效益。

自行减重成效不佳?医:导入药物治疗可协助

然而,庄海华医师指出,透过调整生活方式的减重成效通常并不理想,仅能达到约3至4公斤的体重降幅与适度的血糖降低。美国消化系医学会就建议,若患者改变生活习惯仍无法达到有效的体重管理,应使用具减重效果的药物来协助长期体重控制。

肠泌素药物GLP-1 RA原先为一种人体既有的荷尔蒙-GLP-1肠泌素(incretin),可调节血糖、降低食慾,后续被研发成治疗第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的药物,也有针剂和口服等不同剂型。陈君琳医师就指出,GLP-1 RA透过药物机转,可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减少餐后脂肪颗粒的释放、降低血液脂肪水平,更可直接作用于脂肪组织,减少脂肪合成和内脏脂肪厚度,协助患者达到减重效果。

配合医嘱服药、改变生活习惯 双管齐下控制体重

庄海华医师指出,由于GLP-1 RA有抑制食慾的作用,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想吐的症状,但透过控制服用剂量,从低剂量开始服用,有必要的话再往高剂量增加,能有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醒患者要配合医嘱,勿自行购买药物服用。庄医师也呼吁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还是要维持生活习惯的改善,减重成功的机率才会提高。

另外,坊间常将GLP-1 RA俗称为「瘦瘦针」、「瘦瘦笔」,但治疗糖尿病与肥胖症的GLP-1 RA为不同药物,若以「瘦瘦笔」统称,可能导致民众误解药物的用途;若将糖尿病用药移作为减重用途,属于非适应症之用法,使用者也无法获得如药害救济等保障,请民众应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