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林韦彤、潘昱侨报导】摄护腺癌是省内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随着人口老化,发病率持续攀升,每年有超过7,000名男性确诊,这对个人及社会健康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如何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保留患者的生活品质,已成为医界关注的重点。
在癌症控制与生活品质间找到最佳平衡 局部治疗成早期患者优先选择
亚洲泌尿科医学会侯任理事长冯思中教授指出,随着省内社会的高龄化,摄护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高龄人口中更为显着。他表示:「摄护腺癌的发生率不断攀升,每年约有7,000多例新诊断个案,这让我们在治疗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冯理事长强调,治疗摄护腺癌需要在癌症控制与患者生活品质之间取得平衡。他解释道:「摄护腺癌是一个特殊的癌症,因其治疗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对于早期发现且扩散範围不大的患者,可以考虑局部治疗,这样既能控制癌症,又能保留性神经同时不破坏尿道。」他补充说,随着患者对生活品质的期望逐渐提高,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也在增加。「许多患者在治疗癌症时,更加关注能否保留生活品质,尤其是在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方面。如果能早期发现癌症并进行局部消融治疗,这样的技术选择无疑更受到患者欢迎。」
核磁共振与超音波影像融合切片 提升摄护腺癌早期诊断精準度
台大医院泌尿部主任阙士杰进一步介绍了目前摄护腺癌早期筛检的新技术与临床进展。他指出:「传统的PSA(摄护腺特异抗原)检查虽然是目前常见的筛检方法,但可能引发过度治疗的风险。随着科技进步,现在有更精确的检验方式,如游离型PSA的百分比检测和摄护腺健康指数测试,可以更準确地判断患者罹患摄护腺癌的风险,进而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治疗介入。」
阙主任特别强调了核磁共振与超音波影像融合切片技术在摄护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解释道:「核磁共振可以在早期侦测到可能存在的癌症病灶,结合超音波技术进行影像融合切片检查,不仅能提高诊断的準确性,还能避免过度治疗可能带来的损伤。」
▲台大医院泌尿部主任 阙士杰教授(左一)、美国杜克大学Cary Robertson教授(中) 、亚洲泌尿科医学会侯任理事长 冯思中教授(右一)
摄护腺癌的局部治疗方式趋势 医病沟通与长期追蹤是关键
在治疗方面,阙主任表示:「摄护腺癌的局部治疗方式,是避开没有病灶的摄护腺,帮助病人短期甚至长期去维持比较好的生活品质,维持较好的男性勃起功能。治疗摄护腺癌可以开刀、放射治疗及无创标靶消融技术,所谓无创标靶消融技术就是以热能,以高聚焦超音波精準投射在恶性肿瘤,将恶性肿瘤烧灼掉。」
此外,阙主任表示:「各式的摄护腺癌的局部治疗方式,仍有赖于术后的积极追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抽血、核磁共振检查,并在必要时进行切片,以确保癌症没有复发或在其他部位出现新的病灶。此外,加强医病之间的沟通也是推广局部治疗的基础,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这项技术的特点及术后长期追蹤的重要性,才能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研究数据证实 局部消融技术成为摄护腺癌治疗新趋势
来自美国杜克大学、摄护腺癌治疗领域的国际专家Cary Robertson教授表示:「局部消融技术(又称海神刀)是一种利用高强度聚焦超音波的治疗方式,能在不动刀的情况下,精準地消融癌细胞。与传统摄护腺根除手术相比,这项技术能显着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保留80-90%的勃起功能和98%的排尿控制功能。」
Robertson教授还引用了2024年美国泌尿科医学会上的研究数据,这些来自欧洲超过3,000名患者的研究显示,局部消融技术与摄护腺全切除手术的癌症控制效果相当,但在保留排尿功能和勃起功能方面,局部治疗的效果更佳。他进一步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局部消融技术正成为摄护腺癌治疗的新趋势。这项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癌症,还能帮助患者在治疗后保有更好的排尿功能及勃起功能表现,对于早期诊断的患者来说,是一项相当有吸引力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