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週期不顺、不孕症治疗失败,竟然跟肠道菌有关!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中的无害梭菌会加速黄体素代谢,让本身因黄体功能不足而接受人工生殖治疗的不孕症妇女,即使额外补充高剂量黄体素,身体仍无法良好吸收,导致试管婴儿「明明胚胎很漂亮」却造成胚胎着床失败或早期流产,揭开影响不孕症治疗与肠道菌的关键原因。
台大医院妇产部生殖内分泌科主任陈美州表示,黄体素是确保胚胎顺利着床、抑制排卵、预防子宫收缩及正常怀孕的关键荷尔蒙。不孕症妇女体内黄体功能不足,在人工生殖治疗过程中,通常会藉由口服、***塞剂、针剂等不同方式来额外补充黄体素。
然而,黄体素的补充吸收效果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部分妇女即使补充标準或更高剂量的黄体素,血液或组织中的黄体素浓度可能仍不足够,尤其是口服效果落差最为明显。为此,台大医院和中央研究院携手研究,首次证实黄体素吸收与肠道细菌有直接因果关係,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肠道微生物》(Gut Microbes)。
陈美州说明,此次研究从台大医院蒐集14位年龄範围为32~42岁、皆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不孕症妇女,包含月经週期异常、黄体素吸收不佳等情况,採检粪便后发现肠道菌丛中的「无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浓度较高,会代谢黄体素并透过肝肠循环影响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或流产的风险增加。
台大医院妇产部主任杨政宪表示,不孕症治疗对于现代想要怀孕的夫妻来说非常重要,在不孕症治疗中,补充黄体素的方式以口服最方便,病人较不会受苦,但效果却没有到很好。此次不孕症的突破性研究,探讨口服黄体素吸收的影响与背后原因,期望可以造福更多不孕症病患。
无害梭菌会代谢黄体素、干扰排卵
参与此次研究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殷儒指出,在小鼠实验中发现,无害梭菌具有代谢黄体素的特性,使产生黄体素活性已失效的神经类固醇产物,经由肝肠循环影响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无法顺利与受体组织结合,长期下来会干扰排卵週期。
江殷儒说明,过去医界认为无害梭菌普遍存在人体肠道,属于中性无害特性,近年来才发现可能与肠道发炎有关,现在更证实会直接影响不孕症治疗。该研究进一步发现,若使用专用抗生素抑制无害梭菌,可以提升黄体素在体内的浓度,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与成功率。
陈美州解释,医界认为肠道菌相是否平衡,通常与饮食、肥胖有关。此次研究也发现,40岁以上年龄较大的女性,以及过度肥胖女性,体内无害梭菌的浓度较高,黄体功能也较差。她指出,此次研究为不孕症的临床治疗带来2大价值:
- 针对肠道菌丛进行调控,可以改善不孕症患者对于黄体素的吸收效率。
- 未来不孕症妇女可能可以透过先筛检肠道菌丛,拟订个人化的黄体素补充策略。肠道菌是造成不孕症主因?
至于罹患不孕症的妇女,本身体内无害梭菌浓度较高,是否可代表肠道菌是造成不孕症的主要原因?陈美州指出:「可以合理推测,但目前尚不能下定论。」这是因为人体肠道菌丛中有超过数亿个细菌,无法确定无害梭菌为影响黄体素吸收的唯一关键,是否还有其他菌株也会影响,但她认为这会是接下来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方向。
陈美州提醒,不孕症妇女现在能做到的是饮食营养均衡,适时补充益生菌,让肠道坏菌的影响力变小,肠道菌丛更多元,就可以在不破坏肠道菌相平衡的条件下,达到补充黄体素的最佳吸收效果。她说,未来还需要更多临床观察及研究,才能评估肠道菌相关的治疗方式,甚至缩短不孕症疗程。
欢迎加入《优活健康网》line好友,更多医疗新知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