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编辑部整理】如何应对失智症延伸的问题?
行为改变ABC:先兆、行为、结果
行为是具体并且可以观察。行为包括你的亲人所做或不做的事情。例如,当我们看到我们所爱的人大声喊叫时,我们可能会假设他们很生气,但生气不是一种行为。当我们看到他们大声喊叫时,我们会假设他们感到生气的情绪。其中我们观察到的具体行为其实只有大声喊叫。换句话说,大声喊叫是一种行为,因为它是具体和可观察的—我们可以听到和看到的事情。我们可以去估测它们:它们多常发生(频率)和/或它们发生的持续时间(时长)。我们可能会希望患者减少发生某些行为(例如大声叫嚣或重複问问题)并增加其他行为的发生(例如睡觉或洗澡)。
而先兆是在行为发生之前,你的亲人或环境中所发生的事情。先兆可以包括事件(洗澡或睡觉)、环境条件(噪音或人群)或物品(汽车钥匙或照片)。先兆也可能不太明显,包括如时间、季节或身体不适等因素。
结果是行为之后立即会发生的事情。这可以是你对于患者行为的处理,也可以是环境中对应患者行为所发生的事情。请记住,所有行为都有一个目的。预判出行为会导致的结果可能有助于你理解其目的。
4R原则:安抚、重新审视、引导和放鬆
如果你的亲人大声叫嚣或表现焦虑,可能与他们感到害怕或紧张有关。安抚他们,告诉他们一切都没事了。像「你很安全」、「一切都没事了」和「我在这里陪着你」这样的措辞就能提供患者慰藉。你可能需要多次给予安抚。从你这边获得的安抚可以帮助减少或停止许多问题行为。
重新从患者的角度来审视情况,可以提高你与他们共情的能力,使你感到更加冷静,并提供你有关如何应对问题行为的线索。
如果只是叫患者停止问题行为基本上很难奏效。引导他们往喜欢的事物去做通常会更有效。当你引导患者时,你要改变他们当下关注的焦点,将他们从令人沮丧或产生反效果的事件或环境中引导到其他事物上。
随着能力的衰弱,你的亲人可能越来越依赖你帮他们去面对外在世界的交际。无论是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识地这么做,他们可能将你的情绪作为他们该如何感受和回应的一种依据。即使你的遣辞用句是安抚的状态,要是你的语气或肢体语言表明你感到沮丧或生气,他们很可能会察觉到这些非言语的讯号。这就是为什么在面对问题行为时必须保持冷静和放鬆。
三个时间原则
最宏观且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与患者尽可能保有有效的沟通。由于他们的记忆、注意力、语言和视觉正在发生变化,沟通会变得更加困难。这种困难通常会引起情绪沮丧并导致行为问题。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能促进正向的行为并减少棘手的行为。我们建议遵循三个时间原则:
1. 慢慢来就好
2. 一次只做一件事
3. 及时讚美
本文来源:《失智症完整照护计画》,晨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