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呼吸急促、喘不过气、心跳加速等。经过医师诊断指导下,恐慌症除了药物治疗外,合併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减敏训练及放鬆练习,对于恐慌症有改善的效果。
24岁OL李小姐平时个性乐观开朗,今年初逛街到一半突然感到一阵呼吸急促、喘不过气、心跳加速,起初只有一点点不舒服,但症状却迅速变严重,还陆续出现噁心想吐、胸闷、手脚发麻,甚至快要晕倒的感觉。同行友人赶紧叫救护车协助送医,检查结果却未发现任何重大异常。此后几个月外出时也有数次类似的发作,导致个案一直处在不知何时会发作的恐惧中,只好尽量避免单独出门,也抗拒前往人多拥挤的地方或是搭乘大众交通工具。
乌日林新医院身心科张君维医师表示,后来李小姐来到门诊经医师诊断为恐慌症,接受药物合併认知行为治疗后一个月,目前已没有再出现恐慌发作的状况,也慢慢能够练习单独外出搭车或逛夜市等活动。
恐慌症常见症状
1.反覆无预警的在数分钟之内突然出现各种严重身体不适,常见的如心悸、喘不过气、胸闷、噁心腹部不适、喉咙梗住感、头晕、手脚发麻、颤抖、发冷或发热、冒汗等,严重时甚至会有种彷彿脱离现实的怪异感觉。
2.不断担心下一次何时会发作,或是因此而不敢去某些地方、不敢从事剧烈运动等,持续一个月以上。
3.做过详细的内外科检查无明显异常,或无法用其他身体疾病来解释上述症状。
张君维医师指出,恐慌症平均发病年龄约25岁上下,女性罹病机率是男性的2~3倍。发作时症状快速出现,在几分钟内即达到高峰,每次发作大约持续20~30分钟,很少超过1个小时。病患常因恐慌发作有多次急诊就医纪录,但初步检查通常皆未发现明显异样。有较高机率合併忧郁症或其他焦虑症诊断。
恐慌症的治疗
针对恐慌症的治疗方式,张君维医师建议来到门诊后,会先评估恐慌症的症状,也因为恐慌症患者对药物副作用较一般人更敏感,所以在初期需要从较低剂量开始给予再逐步增加。规律服用选择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剂(SSRI),配合苯二氮平类(BZD)药物适度舒缓焦虑情绪,一般皆能在2~4周内减缓恐慌发作频率及严重度。
除了药物治疗外,在医师指导下合併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减敏训练及放鬆练习,可以更快克服恐慌症对生活造成的不便。症状改善后,仍建议持续服药8~12个月,研究显示过早停药可能会增加未来复发机率。尽量避免摄取过多***,以免加重恐慌症状。
加入华人健康网LINE@好友,健康资讯不漏接!
延伸阅读:
- 《脑筋急转弯2》焦虑发作怎么办?小花药师带你正确用药度过难关
- 肥胖男性恐***少、品质下降易不孕!刘伯恩医师:肥胖男性减重掌握3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