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泓哲/综合报导】头痛是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曾面对的困扰,短则几分钟,长则可能反覆纠缠,成为日常的烦恼。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罗元璟表示,头痛大致分为两类:原发型头痛和次发型头痛。前者包括常见的紧缩型头痛、偏头痛等;后者则是由其他疾病引发,例如脑出血、脑炎或肿瘤等。了解头痛的种类与成因,是正确处理的第一步。
在原发型头痛中,许多人常以为自己患有「偏头痛」,但实际上,偏头痛仅佔所有头痛的12%-15%。罗元璟指出,偏头痛需要符合特定症状,如单侧头痛、搏动感、中重度疼痛、活动加剧时恶化,以及伴随噁心、怕光或怕吵等。而真正最常见的是「紧缩型头痛」,占了70%的比例,其特色是两侧出现紧压感,位置多在前额、后脑、后颈部或头顶,与日常习惯密切相关。
紧缩型头痛的成因尚未完全釐清,但研究显示,与特定肌肉的紧绷有关,这些肌肉包括眼轮匝肌、颞肌、枕额肌、胸锁乳突肌与上斜方肌。它们的疲劳通常源于日常使用与姿势不良,例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不良坐姿,或桌椅高度不适。罗元璟强调,保持正确姿势、改善工作环境符合人体工学,是预防这类头痛的有效方法。
针对紧缩型头痛,适当的肌肉放鬆有助缓解疼痛。例如,针对上述肌肉进行轻柔按摩,是一般人可以在家尝试的简单方式。不过,罗元璟提醒,如果头痛与以往明显不同,如位置改变、频率增加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尽速就医,由神经内科医师进一步检查,找出真正的病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