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福部公布112年国人十大死因统计,心脏病持续蝉联第2名,每年有超过5.6万名国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且数字逐年上升。医师呼吁,民众应定期健检并建立良好健康生活习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每年约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约32%。卫生福利部基隆医院心脏科医师林威辰表示,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理想体重,运动达到中等强度等。
林威辰建议民众可採取「得舒饮食」5原则,包括每天6至8份全穀(杂粮)根茎类、每天摄取4至5份蔬菜水果、儘量选择低脂的瘦肉、鸡肉、鱼或喝低脂乳品、可适量摄取坚果、少吃甜食,以及烹调时可多选用植物油,把握低盐、使用天然调味料等原则。并维持理想体重,成人理想身体质量指数(BMI)範围值为18.5至24,男性腰围应小于或等于90公分、女性腰围应小于或等于80公分。
除了饮食及体重控制,林威辰提到,民众应减少久坐,每週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天睡眠至少7至9小时、每天以「722」原则量测血压。另外,有抽菸习惯的民众应积极戒菸,有助于预防肥胖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林威辰指出,因人体血管会随着年纪增长而自然老化,民众应定期健康检查,关心自己的血压、血糖及血脂等指数变化,如健康检查有红字,应重视并儘速至医疗院所进行追蹤。
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疾病者,除定期回诊追蹤及按时服用药物外,在早晚及室内外温差大的季节里,务必多加观察及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若出现不适,切勿认为稍作休息即可舒缓,建议儘速就医,以把握治疗及救援的黄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