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真的来了,随着某地冷气团报到,气温渐降,走在路上可以感受到浓浓凉意。年长者因多重慢性病、多重用药、身体与认知功能下降、生理机能储备降低以及抗压性较弱,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差。此外,气温与湿度的变化也可能使原有的慢性病加剧,增加就医频率。以下是一些年长者关于气温变化的健康注意事项。
年长者注意气温变化引起的疾病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
气温下降可能使气管收缩、分泌物变多,秋冬季常见的流行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及新冠病毒(COVID-19)皆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若本身有气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其他肺部疾病,气温下降可能加重病情,导致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或慢性肺病发作等问题。
建议年长者在秋冬季节应注意颈部保暖,并定期回诊以控制慢性病。此外,10月起应儘快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及新的莫德纳 JN.1 COVID-19 疫苗,两者可同时接种(左手接种流感疫苗,右手接种新冠疫苗,俗称“左流右新”),这些疫苗可有效保护呼吸系统,降低重症与死亡风险。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今年也在省内上市,建议60岁以上的高风险族群如患有糖尿病、气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心血管疾病者,可以考虑谘询医师并自费接种。此外,建议65岁以上长者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增强对肺炎的防护力。
心血管疾病
低温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变得黏稠,增加血栓风险,进而提升心肌梗塞及中风的机率。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定期回诊,控制病情。寒流来袭时,应特别注意保暖,儘量减少外出,适时补充水分,并保持适量的身体活动,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跌倒与骨折
随着气温下降,老年人跌倒的风险也会增加。风险因子包含地面湿滑、低气温导致的肌肉僵硬、柔软度与平衡感下降、日照减少使环境较昏暗与维生素D不足等。
跌倒可能造成髋骨骨折、脊椎骨折或脑出血等严重伤害,这些伤害会显着降低老年人的生活功能,甚至可能导致长期卧床或危及生命。研究显示,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为女性15%,男性22%,显示跌倒与骨折对老年人的严重性。
建议65岁以上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安排骨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骨质疏鬆。秋冬季节应特别注意保暖,进行适量运动及肌力训练。如果步态不稳,可考虑使用辅具,并改善家中的湿滑地面或不平整处。此外,可抽血检验维生素D浓度,若不足时需补充。
缺脂性皮肤炎(俗称冬季痒)
缺脂性皮肤炎是老年人冬季常见的皮肤病。由于老年人的皮脂腺与汗腺功能下降,罹患缺脂性皮肤炎的机率增加,且老年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空气湿度降低、异位性体质、过度清洁及缺乏保湿。缺脂性皮肤炎主要发生在皮肤乾燥的老年人身上,常见症状为皮肤乾燥、龟裂、泛红,特别是下肢。洗澡后症状常会加剧,低温与低湿度也会使皮肤更加乾燥。若过度抓痒,可能会导致皮肤伤口及后续感染。
建议洗澡时避免使用过热的水,选用温和的清洁产品,并在洗澡后使用乳液、婴儿油或凡士林保湿,若发痒时切勿抓痒,必要时应就医治疗。
加入华人健康网LINE@好友,健康资讯不漏接!
延伸阅读:
- 小腿剧痛放着不管,严重可能截肢!严可伦医师:腔室症候群5大症状别轻忽
- 你是压力型肥胖吗?揪出肥胖9大因子!刘伯恩医师:健康减肥4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