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陈郁茹/台北报导】白内障是相当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成因为眼内水晶体混浊导致视力模糊、出现叠影等症状,临床治疗常採取手术,置入人工水晶体,来解决白内障问题。食药署今(27)日表示,人工水晶体属第3等级植入式医疗器材,一般由合成树脂、硅质或压克力等材质组成,需经过审查确认其安全及效能后才可上市。
人工水晶体用途! 属第3等级植入式医疗器材
水晶体是眼球内的双凸透镜扁球体结构,功能为调节眼部的屈光能力,当原本清澈透光的水晶体变得混浊,导致视力模糊,即称为白内障。食药署指出,随着科技发展,民众使用3C产品的时间大幅增加,白内障患者逐渐年轻化,治疗白内障的人工水晶体置换手术已成为现今发展成熟且常见的眼科手术之一。
食药署说明,人工水晶体属第3等级植入式医疗器材,适应症主要为「用于晶体摘除术或超音波晶体乳化术后取代摘除之晶体以矫正视力」,多用于无晶体(如白内障)之患者,透过置换人工水晶体让光线能清楚聚焦在视网膜,达到改善视觉的效果。
食药署描述道,人工水晶体一般由合成树脂(PMMA)、硅质(Silicone)或压克力(Acrylic)等材质组成,须经本署审查确认其安全及效能后才可以上市。
▲白内障患者经手术治疗,置入人工水晶体后,有助于改善视力模糊问题。(图/食药署提供)
人工水晶体功能性多 术前与医师讨论帮助选择
人工水晶体依据其设计可具备不同的功能,食药署举例,单焦点人工水晶体可提供一般日常生活所需视力;多焦点人工水晶体可提升白内障患者术后远、中、近距离视力;使用淡黄色材质的人工水晶体有滤蓝光的效果,进而减少视网膜的负担。
食药署提醒,在接受人工水晶体置换手术前务必与眼科医师充分沟通,依照需求选择适合的人工水晶体,并遵守医院提供之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有关医疗器材相关资讯,除可向医师询问外,亦可至食药署网站之许可证资料库查询产品之相关资讯(连结:食药署首页>医疗器材>资讯查询>医疗器材许可证资料库>西药、医疗器材许可证相关查询)。
最后,食药署提醒民众,如有发现医疗器材不良品或使用后发生之不良反应,请至药品医疗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后品质管理系统通报,或拨打不良反应通报专线: 02-2396-0100进行通报。
▲人工水晶体有许多功能,术前应经专业评估,与医师讨论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医材。(图/食药署提供)
# 首图来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