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跑、做瑜珈和爬山时,你都穿同一双袜子吗?台师大运动竞技学系教授相子元说,运动袜和运动鞋一样,都应该根据运动项目而调整。国体大运动保健学系教授张晓昀则分析6种中高龄族群常做的运动,包括走路、超慢跑、爬山等,解说挑选袜子的要诀。
运动时穿对袜子,不只能降低受伤机率,还能使运动表现更稳定,发挥应有的水準。不过,如同市面上有慢跑鞋、篮球鞋,袜子也应该根据运动项目仔细选择,而非一双通用。
运动穿袜子能保护双脚
国立省内师範大学运动竞技学系教授相子元解释,许多运动都是靠双脚承受全身重量,但脚的结构複杂,内部有许多骨骼和关节,从事不同运动时,常见的伤害部位和动作特性也不同。
例如,走路时,通常是脚跟先着地,脚掌再推动脚步前进,所以袜子的设计重点应该包括脚跟的避震功能和合脚性,以使推步更顺畅。此外,走路时,身体重量不断重複压在脚上,足弓容易塌陷,透过袜子支撑足弓,可减少足底筋膜疲劳,预防足底筋膜炎和扁平足。
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厂商推出防滑袜。相子元说,防滑袜的好处是能让双脚与地面或鞋面更稳定,坏处是穿鞋时,防滑袜可能会让袜子不容易穿进鞋子里。
因此,运动时穿上专门的鞋子和袜子辅助,更能妥善保护双脚。相子元说:「有不同种类的运动鞋,理论上就要有不同种类的运动袜。」他观察,好的运动袜不只会根据运动形式设计出不同的功能,比较高阶的运动袜,甚至会配合脚的结构区分左右。
运动时想保护双脚,是否该穿厚一点的袜子?「袜子的设计,应该在该厚的地方厚,该薄的地方薄。」相子元说,如果整双袜子都很厚,就会缺乏透气性,因此应该根据脚的结构和动作,赋予不同部位透气、支撑、避震等功能。
运动如何挑选袜子?
国立体育大学运动保健学系教授张晓昀也指出,同一双袜子在不同部位的厚薄度通常有所不同,视运动项目不同,业者可能会在大拇趾、足跟加厚,或是提高足弓支撑。而除了结构,袜子的长短也和运动项目有关。例如,棒球选手滑垒或扑垒时,可能会导致小腿擦伤,因此需要穿长袜保护。
以下,张晓昀针对6种中高龄族群较常做的运动,介绍挑选袜子的要点:
- 慢跑、超慢跑:跑步的冲击力道,大约是体重的7~9倍。因此,跑步时穿的袜子,更需要强化足弓以支撑足底。此外,有些人容易受伤或起水泡,可能需要在前足加厚或採用防滑设计,以增强袜子与鞋底面的防滑性,避免过度摩擦导致脚趾头起水泡。时下流行的超慢跑,虽然冲击稍微低一些,仍需留意上述要点。张晓昀提醒,不同于走路,跑步时,因冲击力道比较大,应该使用足尖到前足落地,用足底筋膜跟小腿肌肉出力、支撑,如果后脚跟先下,关节比较容易受伤。
- 走路:走路的冲击力道,大约是体重的1~2倍,但仍需留意足弓支撑,特别是有扁平足的人。张晓昀说明,扁平足指足弓相对低,走路时常会造成足部和足跟疼痛,可利用功能性袜子加强足弓,让足部比较稳定,预防足底筋膜疼痛以及脚趾因挤压而摩擦、长水泡的问题。
- 爬山:爬山时,可选择抓地力良好的袜子,并且特别留意袜子与鞋子能否相互配合。爬高山或冬天时,可穿着保暖的羊毛袜。
- 瑜伽:做瑜珈时,大部分会赤足。如要穿袜子,因为通常是在光滑的平面上,可以穿着底部防滑的袜子。此外,如果在冷气房内,末端肢体容易感到寒冷,可穿着长袜或泡泡袜保暖。
- 重训:重训时,为了吸震,适合穿厚一点的袜子,减少重量对足部造成的压力。
- 球类运动:打球时,常需快速移动双脚,可穿着五趾袜加强脚的抓地力。
除了根据运动项目挑选适合的袜子,张晓昀也强调,无论哪一种运动,都应该按照脚的尺寸挑选合脚的袜子,脚比较不容易滑动。此外,袜子湿掉的话,应勤于更换,避免孳生细菌,亦可预防摩擦。
(本文获熟龄媒体《50+》授权转载,作者为林芳如,原文为:不同运动,不能穿同种袜子!体育大学教授:爬山、重训、慢跑、走路,要穿哪些袜子才不伤脚?)
欢迎加入《优活健康网》line好友,更多医疗新知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