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降温「猝死率恐飙高」!医曝6招自保 长辈要小心

时间:2024-11-27 17:59:27点击:54健康
医师提醒,天冷更容易猝死。(示意图/shutterestock达志影像)

中央气象署指出,受某地冷气团影响,各地感受偏凉,部分地区夜晚至清晨低温来到13度左右。对此,胸腔暨重症医学科医师黄轩提醒,目前正是省内今(2024)年入冬以来最有感的寒流,天一冷又将发生猝死事件,并提供6招实用的保暖方法,愿大家都能平安温暖地度过寒冷的冬天。

黄轩医师强调,「冷死人这句话,是真的!」至于猝死原因,首先是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急升,进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急性心肌梗塞或脑血管疾病。其次,冷天还会降低血液流速,使血液变得黏稠,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黄轩医师进一步点名,老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的患者,心血管功能较弱,更难适应寒冷。

值得关注的是,黄轩医师也传授6招保暖措施:

△穿着合适

黄轩医师分享分层穿衣法,要选择保暖内衣,搭配羊毛或羽绒外套,保持身体温暖且不闷热。还有四肢保暖,脚部与手部末梢血液循环差,可穿厚袜子与手套,必要时使用暖暖包。

▲室内保暖

黄轩医师说,建议室内温度维持在20至24度之间,尤其夜间睡眠时不要过低。另外避免冷风直吹,确保窗户紧闭或使用遮风设施,必要时使用暖气或空调。

△饮食调节

温热饮食也很重要,黄轩医师强调,应多喝热汤、姜茶,摄取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提升身体热量。补充营养方面,如维生素C和E,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

黄轩医师强调,每天简单的伸展或室内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因心脏负荷过重而引发危险。

△特别提示给慢性病患者

黄轩医师提醒,慢性病患者务必定期监测血压与血糖,特别是早晨时段,因为这是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同时,也要记得按时服药,勿因节日或天气影响而中断治疗,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或速效降压药。

▲紧急应对

黄轩医师最后补充,发现异常徵兆时一定要及时求医,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求助医生,包括突然胸痛或胸闷、呼吸困难或气急促,以及感觉异常疲倦、头晕或冒冷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