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尿、夜尿、急尿⋯是摄护腺肥大或摄护腺癌?泌尿科医揭「1关键」

时间:2024-11-27 05:59:58点击:50健康

83岁的蔡先生在与朋友讨论摄护腺保健问题后,主动接受摄护腺癌筛检,发现自己患有晚期摄护腺癌。另一位61岁郑先生则是在一次感冒就医时,医师检查发现尿液中有潜血,进一步检查后意外确诊为第3期摄护腺癌。泌尿科医师提醒,摄护腺癌早期无症状,50岁以上男性应进行至少1次筛检,早期发现摄护腺癌。

省内泌尿科医学会秘书长、北市联医仁爱院区泌尿科主任兼主治医师薛又仁表示,摄护腺癌是省内男性癌症前5名,不仅罹患人数逐年上升,每年有近8,000人确诊,更出现年轻化趋势,摄护腺癌的好发年龄通常在60~75岁,但随着摄护腺特定抗原(PSA)筛检的普及,50岁以下年轻男性,也诊断出早期摄护腺癌。

频尿、急尿不一定是摄护腺肥大

三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师高建璋表示,摄护腺癌早期无症状,直到出现频尿、急尿、夜尿、血尿等排尿障碍问题,更误认为老化或摄护腺肥大症状,事实上有不少男性民众,都是在其他身体健检时发现癌症,因此常常延迟诊断,确诊罹患摄护腺癌时多已是第2期以上。

高建璋强调,摄护腺肥大与摄护腺癌虽然都可能出现排尿障碍,但并无直接关联,因此患有摄护腺肥大的患者无需过度担心是否会演变成癌症。不过他指出,两者都与荷尔蒙分泌异常有关,摄护腺组织肥大与肿瘤可能同时存在,建议只要出现排尿异常,就尽快至泌尿科做进一步检查。

男性50岁以上应进行PSA筛检

高建璋说明,省内男性摄护腺癌的诊断年龄中位数为71~72岁,相较于欧美国家仅有60岁,整整晚了10年,这也造成摄护腺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关键差异在于摄护腺筛检的推广仍存在进步空间。

亚洲泌尿科医学会理事长冯思中表示,摄护腺癌主要分为1到4期,早期摄护腺癌治癒率相当高,10年存活率达90%以上,若已进展到第4期且未接受治疗,晚期摄护腺癌患者往往已出现骨转移,治疗难度大幅提升,5年存活率不到20%。

冯思中呼吁50岁以上的男性,可至医院进行初步的摄护腺癌PSA检测,及早诊断,若已知有摄护腺癌家族史的高风险族群,应提早至45岁做一次筛检,可到居家附近之医疗院所抽血检验PSA值,费用仅需500~700元之间。他指出,早期发现罹癌可定期追蹤积极药物控制,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

预防摄护腺癌从调整饮食做起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晚期摄护腺癌的治疗选项有所突破。中华民国泌尿肿瘤关怀协会理事长、童综合医院总院长欧宴泉表示,目前已有联合治疗策略,包括了结合新型治疗方法与传统疗法,能够显着提高存活率、降低副作用反应,同时保有患者的生活品质。

欧宴泉说明,针对转移性摄护腺癌患者常发生的骨头转移,目前也有能同时兼顾疗效与患者生活品质的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等治疗选项。过去晚期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效果不彰,但如今的新疗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显着改善了治疗效果与生活品质。

高建璋提醒,摄护腺癌与饮食习惯、基因有直接相关。若想从饮食上预防摄护腺癌,建议患者减少红肉、鸡蛋、牛奶以及富含Omega 6脂肪酸的摄取,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荷尔蒙分泌,容易使摄护腺癌细胞加速生长。但他强调,饮食不是说少糖、少油腻就好,营养均衡摄取才是预防各种疾病与癌症的关键。

欢迎加入《优活健康网》line好友,更多医疗新知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