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死亡人数由2004年起即取代肝癌成为国人癌症死亡原因之首位,至2023年已达20年,每年已有超过万人死于肺癌,而且肺癌新增人数亦是在十大癌症中居冠,2021年肺癌发生人数为16,880人,相当于一天有46人被宣告罹患肺癌 。
省内癌症基金会医疗副执行长张家仑医师指出,肺癌最大的问题在于初期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病徵通常已是晚期,所以要守护肺部健康除了远离菸害及高汙染环境之外,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要把握早期发现与治疗的机会,但确诊后的忧郁症状亦需要关注,以帮助降低死亡率。
戒菸十年仍隐藏肺癌危机 中壮年族群肺癌发生率翻倍成长 不可不慎
省内癌症基金会第18届抗癌斗士刘德龙 59 岁时于某次的健康检查发现罹患肺腺癌3A,他想着自己戒菸10年以上,身体也没感觉到不适,但癌症却还是在他事业最辉煌的时刻找上自己,不过因为癌细胞蔓延至颈部淋巴群,手术后虽然失去声音,所幸状况会随着时间慢慢恢复,并于几次化疗之后现在已经康复。
张家仑医师说,从癌症登记长年数据来看,肺癌在40-59 岁的中壮年族群近20年成长特别快速,从 2000 年的标準化发生率每十万人口 28.73,至2021 年已来到每十万人口 55.84 人,几乎是翻倍的成长,所以肺癌也不再是年长者的疾病,中壮年就应该要特别注意筛检的重要。
他也呼吁国人守护肺部健康,高风险族群应接受肺部低剂量电脑断层(LDCT)检查,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国健署统计肺癌目前第 1 期之 5 年存活率约 9 成,到了第 2 期接近 6 成以上,第3 期则下降到近3成,但如果到第 4 期才就医,5 年存活率就仅剩 1 成,期别之间5 年存活率差距很大。张家仑医师也提醒,肺癌病人面对疾病的焦虑与忧郁高于其他的癌别,在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肺癌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于存活率有很大的帮助。
肺癌病人出现忧郁情绪居全癌别之首 中壮年肺癌病友的心理障碍更沉重!
省内癌症基金会谘商心理师张维宏表示,肺癌病人很可能在病程中出现精神及心理社会的普遍症状,如:悲伤、恐惧、惊吓、出现死亡的念头、失眠、性慾降低、从事工作或兴趣的意愿降低等,因此张维宏心理师提出服务癌症病患的观察,若肺癌病人出现以下几种身心反应,则需要多加留意:
- 因焦虑让咳嗽或气喘的情形加剧
肺癌手术后会有咳嗽含痰、血丝,或是气喘的症状,但症状会随着时间而改善。但因罹癌而产生的焦虑若未适当的处理,则可能因为焦虑紧张而让咳嗽或气喘的情形超过合理的範围,影响病程中的生活品质。
- 持续的忧郁及情绪低落
研究发现,肺癌病人术后第二週的癌症病人有 77%出现忧郁情绪,位居众多癌别之首。平均每 4 位肺癌患者当中就有 1 位曾在抗癌过程中经历忧郁或其他心理社会问题。一年内接受抗癌治疗的肺癌患者,结果发现有35.9%的患者有高程度的忧郁。未适时处理忧郁及低落的情绪不仅可能影响治疗的意愿,持续的情绪低落会抑制免疫细胞,影响治疗康复的效果。
- 中壮年肺癌病友的心理困境
近年来 40 至 59 岁的肺癌患者数量相较过去大幅度的增加。此年龄层的病友会遭遇在生涯、经济、以及家庭角色的变化。不论是在罹癌后从照顾者转换成被照顾者,家庭的经济该如何分工,何时该回到职场、工作的再次选择,罹癌过程对家庭关係的冲击都是大难题。过往广泛的人际脉络,在这个时候反倒成为病友难以回应的人际压力来源。(Uho优活健康网)
文章授权转载自《Uho优活健康网》肺癌连续20年居国人癌症死亡数之首 小心!中壮年发生率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