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苏丽华
图片 : 何维纲拍摄
第61届金马奖在本周六(11/23)于台北流行音乐中心盛大举行,才刚拿下金钟视后的资深演员杨贵媚,再以电影《小雁与吴爱丽》一片角逐最佳女配角奖,果然姜是老的辣,杨贵媚抱回最佳女主角奖。
出道45年的她,主演过无数电视、电影作品,是家喻户晓的硬底子演员。近年来更将触角延伸到主持界,主持外景行旅节目《阮三个》、《老少女奇遇记》,颇受好评,也曾获得第57届金钟奖益智及实境节目主持人奖。
在电影《小雁与吴爱丽》中,她饰演母亲一角,面对丈夫外遇、女儿弒父入狱、被迫照顾小三丢包的私生子等遭遇…以多层次的演技完美演绎出传统女性的无助与隐忍。为了照顾中风多年的老母,杨贵媚一直单身从没当过妈,如何揣摩妈妈角色?她表示都是观察自己的母亲得来。
这回是杨贵媚时隔20年再度角逐金马,回忆当年笑说:「当年演《月光下,我记得》拿金马影后时,奖座还是石头颜色(实应为青铜色)。」后来奖座改为金色时,金马执委会有告知,能够将金马奖座送回镀金,她当时就发下豪语:「干嘛镀金,我就再拿一座就好!」23日能否顺利拿下一座闪闪发光的金马,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刊载于2018年2月13日,更新时间为2024年11月20日)
诠释长照角色,杨贵媚演起来感触特别深刻。戏外的她,要照顾中风的妈妈,当中的挫折、辛劳她一一体会过。
身为照顾者,她深知箇中的压力,六年来,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妈妈能够有好转的一天,站在她的面前。
杨贵媚以《妈妈不见了》一举拿下「2017年亚洲电视大奖」最佳女配角奖,该剧描述长期照顾,杨贵媚在戏中诠释妈妈角色一职,对照现实,和她的生活如出一辙。
8年前,母亲突然中风,她成为照顾者,戏里犹如现实的缩影,投射她一路走来的心情写照。
「照顾妈妈的那段时间精神压力很大,我从来没有长时间照顾过重症者。」杨贵媚回想妈妈倒下的那一天,手足无措的心境。
以前爷爷奶奶生病,都有父母亲和大伯、阿姨们顶着,但是轮到妈妈生病时,「没办法你要去面对,她不能上厕所、不能吃饭、甚至心情不好,当时很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弄?」求助无门是她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杨贵媚日前在台东录影,製作团队为她庆生。(图/桂田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不懂照顾技巧 就地取材
妈妈中风后,造成半边瘫痪,生活无法自理。身为长女的杨贵媚,由于工作时间较弹性,于是扛下照顾重担,她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妈妈当然要自己照顾。」
凡事自己来,什么都不懂只好求助网路影片学习照顾技巧。问她学到哪些撇步?她说:「网路教的所有基本动作,如果欠缺那样的环境和条件,依然无法达成。」
光是要带妈妈如厕,一个人无法搬动,她便就地取材将妈妈抱到附有轮子的电脑椅上移动;洗澡时,没有辅具,找了两张防水沙滩椅,一张放在浴室,让妈妈躺在上面盥洗,洗完再搬到门外的另一张椅子上擦乾、穿衣。
「给她吃什么也是一个问题。」妈妈咀嚼功能不佳,无法吃一般食物,「那太硬了!」杨贵媚弄软质食物,如:豆腐等,方便妈妈进食。
▲杨贵媚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卸下手边工作 全力照顾
暂停演艺工作,杨贵媚全心全意照顾妈妈,半夜每两个小时扶妈妈起床上厕所,喝水、换尿布等,搞得精疲力竭,睡都睡不好。
朋友不忍心看她如此憔悴,说道:「你这样什么事都做不好,自己累倒了,那妈妈怎么办?」一语中的,但此时的杨贵媚考量的不是自己,她担心如果弟弟和妹妹都拉进来轮班照顾,那不就不用上班了吗?
折衷办法只好申请外佣,分担她的照顾压力。长期卧床,时间久了连自信也跟着丧失。
妈妈上了年纪,有时一点状况,或者天气一变化,心情也会累,而懒得复健;电视看着看着忘了吃饭。杨贵媚板起脸孔对妈妈说:「不可以这样。」
弟弟妹妹没有人敢纠正妈妈的举止,「她以为这是正常行为,但是不正常,所以我要提醒她。」当妈妈吃饭不专心时,她当下就关掉电视。
有时妈妈感冒,或是没能好好吃饭,她难过又自责的说:「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环节出错了。」
对于中风的人来说,要保持运动,能动的地方都要稍微动一下,如:手。还有发音练习也是复健的一环,杨贵媚要求妈妈发出「ㄚㄧㄨㄟㄛ」的音,人一走,声音就没了;她又大声喊:「我没听见。」
妈妈便乖乖照做,「所以人家说我是她的警察。」说到此,杨贵媚笑了出来。
病况一度好转 再度恶化
母女感情融洽,有时妈妈因为病情,很多事情做不到而沮丧,她会鼓励妈妈:「你要勇敢一点,接受这个事实。但是同时你也是一位幸福的人,因为你的孩子和先生没有一个人离开你。」
在申请外劳的空窗期,家中至少有三个人轮番照顾妈妈。复健时,老人家上医院血压就飙高,家人不放心她独自就医,六位家人全员到场,家庭凝聚力可见一斑。
常言「3~6个月是复健黄金期」,生病前半年,妈妈求好心切,一心想恢复行走能力,常常到户外练习。勤走下来,反而加重病情。
杨贵媚表示,早年妈妈就拿掉子宫和卵巢,所以骨头缺乏荷尔蒙和黄体素,加上长期操劳,腰椎骨头都空了。过度走路动到脊椎,「她现在瘫掉不能动,其实是脊椎不行。」
杨贵媚深深体会,「人家说3~6个月是复健黄金期,其实是一个迷思,要因人而异。」
照顾近一年时间,妈妈病况一度好转,可以起身走路。每进阶一点,辅具就跟着替换。「刚开始拿ㄇ字形助行器,后来换成三角拐,再换成有轮子和前面有小坐椅的助行器,走累了妈妈就可以休息。」
一天,和外佣走太久,伤到脊椎而不自知。工作返家的杨贵媚只知道妈妈频频喊累、不舒服,却不敢说她在外走太久,「第二天妈妈爬不起来,一直持续到现在。」言语间满是无奈和惆怅,「我妈妈很可惜的。」
▲杨贵媚谈起母亲,脸上满是爱。
父母有好人缘 眼中的宝
过去那个坚强勇敢的妈妈一夕间病倒,让杨贵媚非常不捨。从小对妈妈的印象,她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嫁给父亲,来到省内人的大家族,每个人的心思和处事态度不同,她有本事让大家幸福、服气,很不容易。」
妈妈帮忙持家,在果菜市场作批发,她的做事原则就是「宁愿你负我,我不愿负你的那一种。」杨贵媚聊起妈妈,有说不完的地方,她对客户非常扶持。遇到南部来台北打拚的麵摊老闆周转不灵,或是缅甸来台开业的人,她二话说让对方赊帐。
颱风天菜价飙涨,例如香菜一斤涨到两百元,妈妈也只是象徵性的涨个五元,好贴给搬运工人。我气妈妈做亏本生意,但是妈妈回说:「吃一点亏有什么关係,大家互相帮忙嘛!生意好时就补回来了。」这一点令杨贵媚份外尊敬。
父母的为人,邻居都看在眼里,在他们的生活圈里他们是个宝。例如大家争相要和两位老人家同坐一台游览车出游;也有人想出钱带他们出去玩,还规定要同车;有人要嫁娶,特地前来徵询杨贵媚的父母同意后才首肯,「他们相处模式就像家人般。」
妈妈生病后很多人来看她,也有人打电话来慰问;还有餐厅老闆做了菜,託他人送过来,点点滴滴都可以看出他们的好人缘。妈妈在杨贵媚心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拍戏以后,所有诠释母亲的角色和心理、态度,其实都是我妈妈的影子。」
一开始和妈妈学习,时间久了,才从朋友的妈妈、综合很多女性身上,习得母性的光辉。
以母亲为荣 感情甚笃
成为巨星,妈妈没有在人前享受星妈的光环,反倒变得极为低调。邻人问她杨贵媚是她女儿吗?她总是低头否认。
杨贵媚生气不解的问:「妈妈我以你为荣,为什么说我是别人家的女儿?我的出生是你们用一斤菜,一块、两块赚的扶养我长大,有什么好丢脸的,既不偷又不抢。」听完这一席话,后来妈妈遇到有人提起,才用台语回话:「对啦,那是我女儿啦!」
「妈妈做为一个女人没有愧对自己,很努力的生活。」自杨贵媚懂事出社会以后,她不愿妈妈如此辛苦,劝妈妈退休,换来的是,「我还能动,我为什么要让我小孩有负担?」两人争执不下,讲到老人家翻脸。
过去,妈妈帮女儿管帐,气头上,将杨贵媚的存摺和印章丢在她面前,扬言:「你长大了,钱自己管。」杨贵媚改口说,「如果不愿意退休,那就少做一点。」老人家听不进去,「哪有人站在你面前说要买,却不卖东西给人家的道理。」
父母亲刚正不阿的负责态度,深深的影响着为人子女们。
如今妈妈中风不良于行,杨贵媚最牵挂的还是她的健康,期待有好转的一天。请外佣后,问她担子是否有轻省一些?
她回答,晚上由她接手照顾工作,让外佣休息,隔天才有精神和体力照顾妈妈。她用体恤的心,和外佣分担辛劳。长照这条路,杨贵媚一路走来百感交集,她最深的期盼就是,「哪天眼睛睁开,妈妈就站在我面前。」
点我加入幸福熟龄FB粉专,健康快乐每一天
(本文获「伊甸园月刊」授权转载,原文刊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