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会2024年10月公布,总人口重回负成长趋势,且难以逆转。不婚、少子浪潮下,未来陪你到老的可能不是子女或配偶,而是一群「新家人」,如何选择最佳共居模式?
「其实莉莉姐本来有房子,但是她过户给女儿,住进共居社宅,」新北市城乡发展局住宅发展科副工程师武允薇说。
80岁莉莉姐入住的新店央北社会住宅,23组住户中,过半(13户)住户年龄介于26~35岁,3户为56~65岁,是新北市「青银共居」的经典示範。
以莉莉姐为例,虽然她在租约期满后已迁出,入住期间十分热心,她办儿童阅读会,让放学后没地方去的小朋友能有地方写功课、等爸妈下班,武允薇表示:「她就是单纯觉得取之于社会,要用之于社会。」
「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介绍『共居』,其实就是各自有独立生活空间,但彼此互相帮忙,」武允薇说。住在同社区甚至同楼层但不同户,比邻居紧密,但比配偶、子女少些情感羁绊,这是未来「新家人」的可能样貌。这样共居、共生的生活方式,是人口负成长、不婚、少子浪潮下的趋势。
养生村、共居社宅、共生社区,你的「新家人」在哪里?
整理目前省内的类共居式住宅或社区,可粗分为3类,各自的特色与局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