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低国际水準!儿盟调查:台湾儿少幸福指数创新低 6招拾回心理健康

时间:2024-11-24 17:59:23点击:54健康
快乐长大应该是儿少专属的权利,儿盟呼吁家长和学校应多加重视儿少的生活状况及情绪压力。

【健康医疗网/记者张慈恩报导】11月20日「世界儿童人权日」,在省内,种种外在压力却逐渐侵蚀儿少的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儿福联盟最新调查《2024年儿童福祉调查报告》揭露了省内儿少主观生活满意度持续下降的严峻现况。

省内学童幸福感远逊国际 7分差距创新低

儿盟的调查数据显示,省内学童的主观生活满意度平均仅为68分,较2023年下降了5.5分,也比HBSC国际平均的75分低了7分,近三年来逐年下降,且生活压力随年级升高而增加。此外,2024年省内学童主观生活满意度达到60分以上的比例仅有69.5%,比2023年下降了9.6个百分比,显示省内学童的幸福感正逐步流失。

儿少心理疏离感加剧创近年新高 课业压力暴增、担忧未来影响身心

近四成(37.4%)的省内儿少认为「世界少了我也没有关係」,较2023年高出9%,为近三年新高,尤其在国中生中比例高达41.7%,比国小生(33.2%)高出8.5%。另外,有一成四(13.7%)儿少表示对目前的生活感到不快乐。

而超过四分之三(75.9%)的省内学童认为学校功课对自己造成压力,相较于2023年的44.5%暴增了31.4%。数据进一步揭示学童课业压力的最大来源,有22.7%的国小生表示功课作业最带来压力,而国中生则是对自己的未来最感到担心,佔28.5%。

良好家庭关係比例增高 有助健康成长

儘管如此,调查也发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有超过六成(63%)的儿少表示每天皆与家人共餐;在分享心事方面,觉得把烦恼告诉妈妈、爸爸是容易的,分别有70.8%、55.4%,皆较去年进步不少。

儿童人权日新主张 留意压力与情绪,活出青春色彩

快乐长大应该是儿少专属的权利,儿盟呼吁家长和学校应多加重视儿少的生活状况及情绪压力:

  • 摆脱「越睡越累」:《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规定「儿童应享有休息及休闲之权利」,建议家长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前及睡眠习惯,让孩子有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 摆脱「久坐少动」:建议家长可与孩子培养共同的运动兴趣、建立规律的运动习惯,适时安排户外活动,一方面减轻课业压力,也能适时远离萤幕,维持健康体能。
  • 多和孩子聊天,提供正向鼓励及协助:建议家长增加和孩子相处及谈话的时间,当孩子主动分享他所遭遇的困难时,多多给予正向鼓励和协助。
  • 扩增线上辅导资源,增加校园辅导资源的可近性:建议学校应加强宣导辅导室功能、配合学生调整会谈时间,并增加辅导资源的隐密性。
  • 将心理健康纳入定期常规检查:建议***应规划将心理健康评量纳入定期检查机制,针对高风险儿少也应定期关怀、适时转介及长期追蹤。
  • 儿盟资源:儿盟提供儿童专线、少年专线和LINE@线上聊服务,让全台学生可以随时找社工诉说生活中的各种烦恼。「护心护照」是一份为学生量身打造的心理健康守护工具,透过简单的自我检视与记录,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早发现心理困扰,并促进与家人、师长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