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骤降,不少民众发现睡觉时「频频上厕所」的情况愈加明显。国泰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蔡树卫指出,随着气温下降,许多人会出现膀胱变得更加敏感的情况,不分年龄层皆可能受到影响。然而,要判断是否真的属于「频尿」,需要具备一些具体条件,即全日小便次数超过8次或夜间上厕所超过2次,这样的情况才算是医学上的频尿。
根据媒体报导指出,蔡树卫医师表示,频尿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水分摄取过多、初期糖尿病、利尿剂的使用、或是肾功能衰退等因素。此外,摄护腺肥大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无法完全排空尿液,随着年龄增加而引发的膀胱容量缩减,也可能是引起频尿的原因之一。
除上述原因外,天气转冷也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影响排尿频率。首先,气温降低会减少人体流汗量,过多的水分因此透过小便排出。其次,寒冷环境使得肢端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至肾脏,进而促使心脏分泌心房排钠肽,降低肾脏对水分的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此外,冬天喝水量减少使得尿液浓度变高,进一步增加对膀胱的刺激性。
蔡树卫医师也提到,低温还会使膀胱逼尿肌反射更加敏感,而骨盆底肌肉在寒冷环境中变得紧张,膀胱因此更易不自主收缩。同时,冷天使人更常忍尿,这也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另外,感冒药也可能引发排尿困难,尤其对摄护腺肥大者影响更大。冬季火锅的盛行,摄取大量高汤和盐分可能导致水肿,夜间平躺时,血液回流增加肾脏的尿液生成。
面对天冷引起的频尿问题,蔡树卫医师建议,首先应找出频尿的根本原因,针对性地控制病情,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此外,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脖子、手腕、脚踝和腰部等部位,保持温暖有助于减少膀胱的刺激。
除此之外,蔡树卫医师也建议,晚餐后应减少水分摄取,避免喝茶或咖啡等利尿饮品,也应设法改善睡眠品质。如果夜间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而频尿,可适当补充,但须注意可能的副作用。为避免夜间起床上厕所导致的跌倒,老年人可考虑在床边放置尿壶,以便随时使用。
最后,蔡树卫医师强调,频尿的成因往往複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寒冷天气只是加重了症状。如果频尿问题严重,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协助,以免影响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