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编辑部整理】许多人爱吃的麵食主要来源是小麦,但市售的纯白麵粉是在小麦去了麸皮,甚至连胚芽都被辗掉之后的产物,留下来的只剩下澱粉和蛋白质。其中,澱粉是属于醣类,约占70%;而蛋白质占的比例依高低不同,由高至低可分为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麵粉,麵粉中蛋白质所占比例不同,也会影响到烹饪后的口感与弹性。
麵食、白米饭 营养价值差异不大
营养师黄淑惠指出,平常吃的白米饭,没有保留胚芽和麸皮的营养价值。严格说起来,吃麵食和白米饭所摄取的营养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只是醣类(澱粉)与蛋白质。若站在营养的角度,建议选择全麦麵粉製成的麵食,这跟吃糙米及胚芽米的意义是相同的,因为比较高的营养价值,大多存在胚芽与麸皮中。
但不建议餐餐都吃麵食,因为大多市售的麵食製品多是精製白麵粉所製成,小麦胚芽、小麦麸皮都不存在,都不含维生素B群、纤维质也极少。所以,一天三餐 中,一餐吃麵食就好。
爱麵族避免发胖 可从清汤麵下手
吃麵容易胖吗?黄淑惠说,会有这样的说法,全是因为麵食容易吞嚥的缘故。通常吃饭咀嚼的时间会比较久,相对地,吃麵的速度比较快,咀嚼不会很久,一旦吃麵食的速度变快时,无形中就容易吃过量而发胖。
值得提醒的是,白米中所含的澱粉和麵粉中的澱粉相较,麵粉中的澱粉在肠道被 消化吸收的速度比较快,若真的很喜欢吃麵食,建议把大量的蔬菜加入一起吃, 蔬菜的纤维质可以干扰麵粉中的澱粉被吸收。
减重的人若想吃麵食,最好吃汤麵而不要吃乾麵。因为乾麵一定会用油下去拌, 所以,吃麵除了吃进麵粉中的澱粉外,还把油吃进肚,这样热量就更高,更容易发胖;反之,如果吃的是清汤麵,不要加油葱,多加一点青菜,就可以多摄取纤维质,一方面能帮助体重管理,同时也增加饱足感。
全麦麵食最健康 考虑烹调方式
想要健康吃麵食,黄淑惠建议,选择全麦製品的麵食,市面上可以买得到用全麦做成的麵条,或是全麦麵包、杂粮馒头等,这些麵食中都含有一些纤维质,可以抑制血糖跑得太快,相对的,热量也不会摄取过量。
饼乾、蛋糕等高温烘焙的麵食,也建议少吃,因为经过200~220℃以上高温烘焙的环境,会让麵粉中的澱粉进烤箱时先起了「糊化作用」,使澱粉的结构改变, 更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而这类高温烘焙的麵食,通常都会加入糖和油,这些都是造成肥胖的帮手。
若是吃一般的滚水煮过的麵食,如麵条、麵疙瘩或刀削麵等,没有经过高温烘焙的过程,这些麵食的糊化程度就没有那么强,进入肠道后停留的时间就会久一点,不仅消化吸收的速度较慢,同时也会比较有饱足感,所摄取的热量就相对减少。
黄淑惠强调,选择麵食同时要考虑它的烹调方式,不要太高温的烹调,最好是一般水煮的麵食对身体比较好。因此,吃乾麵或炒麵都没有汤麵来得好,炒麵会将油也炒进去,吃清汤麵则可以避开油脂的摄取,喝汤可以增加饱足感。
高筋麵粉 蛋白质含量越高
麵粉分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差别在于蛋白质的比例越高,就越高筋,相对地,蛋白质含量越高,澱粉的含量就越少,所以,若是吃高筋麵粉所製成的麵 食,澱粉的摄取相对就少。
麵食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吃起来就越有嚼劲、Q劲,有硬硬的口感。特高筋的 麵食,蛋白质含量14%以上;高筋麵食的蛋白质含量是11~14%;中筋麵食的蛋白 质含量是9~11%;低筋麵食的蛋白质含量是6~9%。麵粉中的筋,主要由麦穀蛋白与醇溶蛋白构造出麵筋的弹性,其中麦穀蛋白会吸水膨涨,醇溶蛋白则具有延展性。
黄淑惠最后提醒,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选择澱粉比例较低的高筋澱粉,像是义大利麵、通心麵、饺子皮,澱粉含量越少,血糖上升速度越慢。
(内容授权提供/常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