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示警「2迹象」恐是血管阻塞了!话说一半突然顿住注意 睡前、晨起喝水促血液通畅

时间:2024-11-17 20:59:31点击:50健康

秋冬季节早晚温差大,是脑中风的好发季节。气温骤变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尤其老年人更容易因此提高急性脑中风的风险。日常生活中,除了稳定控制三高之外,促进血液循环也是降低脑中风风险的重要关键。

脑中风与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短暂异常可能是警讯

诊所王舒民医师表示,脑中风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2大类,除了蜘蛛网膜下出血、血管动脉瘤、血管弹性差,因车祸外伤、或动脉瘤破裂,容易併发出血性中风,一般仍以缺血性脑中风居多。缺血性脑中风常见脑梗塞现象,好发于年纪大、血管弹性差、或血液循环不佳,再加上三高,就可能因为脑内血液循环不足、不畅通,形成血管栓塞。

王舒民医师进一步说明,脑中风与血液循环不良有正相关,当心脏血液无法达到脑部周边组织,会导致血液无法顺利流通的缺氧现象,也可称为「暂时性脑部血液循环不良」。患者可能发生几秒钟的异常,像是话说一半突然顿住、或不只1次拿碗吃饭出现无力而掉落等情况,此时很可能已有血管阻塞问题,建议尽速就医进一步检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脑中风常见徵兆与高风险群 血压控制是预防关键

一旦发生突发性脑中风的徵兆,例如头痛、血压飙高、嘴部歪斜、流口水、肢体单侧无力或走路不稳等,必须紧急送医。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没有刚开过刀,且掌握在发作后黄金3小时内送医,经医师评估可施打血栓溶解剂,促进血液流通,有助让脑部受损区域降至最低,后续恢复状况较好。

王舒民医师指出,脑中风高风险族群除了有家族病史,年长者、三高、饮食高油高盐、缺乏运动、熬夜,都可能是诱发脑中风的因素,即便40、50岁,三高未控制良好,一样有可能中风。国外研究指出,如果三高控制良好,与没有三高的同年龄者相较,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差并不多。

预防脑中风,血压的稳定也不容轻忽。王舒民医师解释,血压长期偏高对于血管壁破坏及发炎反应有很大影响,天气变冷可能血压突然上升,根据2022年中华民国心脏医学会将血压标準订为收缩压130/舒张压80,居家可採取「722守则」定期测量血压:1週量测7天,每天早晚起床后及睡前各1次,每次连续量2次、取平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老年人,临床上也发现愈来愈多年轻人有血压高的问题,如果发现血压多数都超过130/80mmHg,建议谘询医师,若只是略高,初期可以透过饮食少油少盐、多运动着手改善;假设血压超过140/90 mmHg,会建议服药控制,常见患者担心服药一辈子,若搭配生活与行为调整,是有逐渐减药,最后甚至停药的可能。

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中风 日常保健这样做

秋冬清晨低温时常是心血管疾病和脑中风发作的时间点,王舒民医师提醒,睡前可喝1杯水,若易频尿,影响睡眠品质,或可于晨起时饮用,都有助血液通畅。尤其老年人约早上8点出门运动即可,并记得戴帽子、围巾和手套做好保暖措施。饮食应少油、少盐、少糖,避免血管品质变差,养成良好运动习惯、规律生活作息和适时舒压,方能达到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常春月刊/编辑部整理、文章授权提供/NOW健康、图片来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阅读:
·医示警「这3个字」说不清楚恐是脑中风! 做到6件事有机会逆转
·突出现「6症状」恐是小中风徵兆!头晕、耳鸣注意 医曝:24小时内会完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