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中风后的生活吗?是否需要照护者陪伴在侧,回诊、复健、药物及照护费用想必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工作也较难有着落?但省内脑中风学会理事长连立明将中风患者形容为故障的车子,虽然有车损,只要把握黄金时期积极修复,仍有机会重返人生赛道。
预防胜于治疗,注意「开门 7 件事」
根据「脑中风患者与照护者生活大调查」,仅有 37% 中风患者可独立进食、25% 能独立盥洗更衣,多数人中风后的食衣住行需仰赖照护者。而连立明强调,中风其实是可以预防的,随时提高警觉,关心身体状况,避免不可逆的憾事发生。中风的高风险族群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病患,不过,在他的门诊经验中,许多三高患者不知道这些毛病会导致中风,错过及时改善的时机,等到血压飙高、脑干出血中风时就为时已晚。
连立明提到,他问诊时会依照「开门 7 件事」,询问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是否改善,是否戒菸、按时吃降血压药物,有无心房颤动与良好运动习惯。如果病患没有符合上述其一条件,就需谨慎留意。国健署副署长魏玺伦补充说明,明年***已计画将成人公费健检门槛下降至 30 岁,近期***也提出「 888 」三高防治计画——透过健保系统找出 8 成有慢性病的 20 岁以上民众,其中 8 成必须做疾病管理与生活习惯谘询,预计有 8 成得到改善——期望屏除全民中风风险因子。
中风后失能机率高,肉毒桿菌有效治疗
在多项中风后遗症中,痉挛会造成很大的不便。约 4 成患者中风半年后会出现肢体痉挛,产生拳头紧握如「小叮噹手」,以及手腕、脚趾、手肘屈曲等症状,而痉挛正是导致失能的主因。尤其复健过程漫长、劳民伤财,何时是治疗黄金期、如何最佳化疗程,正是病患与其家属重视的课题。台大医院神经部医师蔡欣熹建议,除了传统的复健、口服抗痉挛药物,新兴的肉毒桿菌素也可帮助改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并行」是最理想的。
针对张力过大的肌肉,肉毒桿菌能进行放鬆,且没有全身性的副作用。好消息是健保也有条件给付,20 岁以上中风患者经复健、辅具或药物治疗上肢至少 6 个月、下肢至少 3 个月,依旧影响日常活动者即符合资格。连立明提到中风前 6 个月治疗效果最为显着,不过肉毒桿菌在中风中、晚期注射也有疗效,每 3 至 4 个月注射 1 次,施打后 1 週左右即可发挥作用。
复健搭配肉毒桿菌治疗,中风后已恢复生活能力
锺先生 6 年前一起床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有如喝醉酒般无法走直线,讲话时也嘴巴歪斜,在同事提醒下就医,确诊缺血性脑中风。年仅 33 岁、体重达 138 公斤的他,躺在病床上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高血脂,而错过先前所有预防的时机。
当时锺先生左手痉挛,不但辞去工作,连生活无法自理。家人为他聘请 24 小时看护,3 个月花费就高达 50 万元,造成家庭庞大经济负担;妹妹也需时常请假陪伴,让他深知这不是长远之计。他经过密集复健后,左脚已恢复行走并重回职场,但左手依旧无法使力,选择施打肉毒桿菌治疗,经过 1 年多的疗程终于恢复左手功能,能施力拿起水杯。他鼓励病友不要灰心,积极复健、接受医师指示服药,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文/林亭、图/杨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