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跌倒怎处理? 专家授「3个步骤」避免生命危险:不要急着拉起身

时间:2024-11-09 09:31:03点击:68健康

69岁政治评论家张友骅于10月3日6点多与妻子于义区吴兴街一处巷弄散步时,意外跌跤,头部遭到重击,当场失去意识及呼吸心跳,紧急送至北医急诊抢救。统计显示,跌倒是造成65岁以上长者受伤住院和急诊的主因,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提高。

跌倒也会酿大祸 长辈尤其要小心

卫福部112年死因统计结果显示,112年事故伤害死亡人数为7063人,居国人死因第8位,其中跌倒(落)致死人数占23.6%(1665人),显示即使只是走路不慎跌倒,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结果。

而张友骅跌倒后,头部也因此受到重创,消防人员获报赶抵现场,检查发现,他已无呼吸心跳,实施自动体外心脏电击去颤器(AED)及心肺复甦术(CPR),恢复生命迹象,但仍无意识,紧急将他送至北医,目前正在治疗观察中。

长辈跌倒怎处理? 3个步骤快速送医

▸步骤1:不要慌张、不要急着将长者拉起身,否则可能造成长者伤势加重或有生命危险。

▸步骤2:以及受伤或出血等状况。

▸步骤3:若长者意识不清或大量出血,尽快拨打119,紧急送医。

谁容易跌倒? 5大高风险族群老人要特别小心

1.年老女性:其跌倒的风险大约是男性的两倍,原因在于视力变差,体能降低,肌肉量不足。

2.独居长者:独居老人跌倒的风险较高,因其大部分独居者为年老女性。

3.机构住民:住于机构的老人跌倒的风险较高,亦较常跌伤或发生骨折,其平均发生率约每年每床1.5 次跌倒, 大约是社区老人的3倍。

4.身体状况不佳者:如有跌倒史,缺乏运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或/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功能(IADL)失能,自评健康不佳等民众。

5.固定服用某些药物:例如,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药/镇定剂)、胰岛素、麻醉止痛药、抗痉剂、抗忧郁剂,可能因为副作用,而容易平衡失控或晕眩。

危险藏在生活里 这些场所步行要谨慎

▸户外环境:寒冷或酷寒的天气、地面不平或照明不足、路面湿滑。

▸居家环境:照明不足、墙壁亮度不够、地板潮湿髒乱、地毯太小、磨损、未固定好。走道堆放杂物、阶梯无栏杆,以及磨损、不平、粗糙。

国民健康署署长吴昭军建议,参考国康署《长者防跌妙招手册》,内容提供居家环境检核表、防跌习惯提醒表、防跌处方、长者身体机能评估方式等自我评核表单,举凡从住家环境是否有充足照明、扶手固定是否牢固、助行器或拐杖是否合适、地板是否杂乱或湿滑、衣物及鞋子是否合身、住家通道是否妨碍步行及用药安全等。

(常春月刊/编辑部整理、文章授权提供/NOW健康、图片来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阅读:
·每週做「这件事」至少3次,跌倒风险降5成以上,不喜欢跳舞的话,「1运动」也可以
·头晕时不想跌倒,快做这「5件事」,8疾病不控制,眩晕又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