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少子化日趋严重,生育率连年下降,2024 年虽逢龙年,但龙年效应却没发威,生育率更加悽惨。对比 2023 年 1 至 9 月新生儿出生数,今年已大减近 2000 名新生儿,少子化问题俨然成为国安问题。
生殖中心院长胡玉铭医师表示,主要原因为晚婚、晚育已成趋势,依内政部人口统计资料显示,109 年女性生育第 1 胎的平均年龄为 31.09 岁,较 10 年前增加 1.48 岁,其中生育年龄为 35 岁以上者更达 23.5%,较 10 年前提高 11.9%。
少子化主要原因与 3 现况有关
此外,省内素有「婚育一体」观念,非婚生子女率仅约 4%。在社会不断进步,年轻人大学毕业、出社会、工作稳定后,有养育小孩的经济基础时,大多已 30 岁左右,离生育黄金年龄只剩 4、5 年而已。
育龄女性(25〜34 岁)有偶率及人数大幅下降,仅有 41.4%,代表即使在适龄生育的年纪中,也只有 4 成的女性有机会生小孩。相较上个龙年下 40%;此外,非婚生子女率也逐渐减少。
胡玉铭强调,少子化的原因,可能与 3 大现况有关,分别为初婚年龄增高、育龄有偶率下降、非婚生子女变少。若社会再不投资省内生育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状况只会越来越恶化。
根据国发会预估,省内 2070 年,每 1 位中壮人口都得扶养 1 位老年人口,但,同时每 7 位中壮人口仅会扶养 1 位幼年人口。
不是不想生,而是想生 2 类人不能生
生殖中心主任黄馨慧医师指出,新生儿的减少是来自「社会结构」转变,重点在于「不婚」。然而,未婚族对于生育规划越来越积极,临床发现,来到生殖中心求诊的未婚族连年增加,绝非只是单纯「年轻人不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