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林小姐因为过去从事轮班工作,生活作息日夜颠倒,睡眠总是不足。3年前她为了养生,开始重视身体健康,转换到生活较为规律的职业,并自己準备便当。不过最近的健检结果却发现她竟然胆固醇过高,让她感到十分疑惑:「明明已经3年多没吃外食了,怎么还是高血脂?」
以为自煮很健康,统计结果揭真相
一般人普遍认为,外食的热量和油脂含量比自己煮的食物来得高,因此胆固醇增加的风险也较高。但调查发现,外食族高胆固醇的比例为58.3%,而自煮族为48.9%,两者的差距并不算大。
嘉义大林慈济医院新陈代谢科医师黄欣宁指出,许多民众自认吃得很清淡,但常购买半成品回家加工,如鸡米花、豆包,甚至是龙虾、大闸蟹等海鲜食材。他们以为只要自己煮的时候不用油炸的烹调方式,就算是「轻食」或「低热量饮食」,但实际上,可能买回来的这些半成品食物,本身就是高油、高鹹和高糖食物,本身酱料中所含的胆固醇和钠、糖都非常高。如果不注意食物的摄取量,很容易就超过每日建议的300毫克标準,导致胆固醇居高不下。
选择外食也能吃得健康
黄欣宁医师表示,如果是为了节省时间而选择半成品,不如直接购买外食,但要挑选正确的食物。许多半成品若没有仔细挑选,往往含有高钠和高油脂的成分。她举例,自己在採买食物时也常看到不少人选择料理包时,会选择平常自己相对不太好煮的料理,例如像糖醋排骨、糖醋鱼,或是三杯或红烧口味的食物。
而糖醋的料理一般食材都会有裹粉浆、油炸,接着糖醋酱汁有油、糖、盐、酱油,最后还要澱粉勾芡。而三杯或红烧料理也是要很多的油爆香、酱油和糖等高钠高糖调味,以为买回家自煮就很健康,结果其实是在家「吃外食」,一样吃进高胆固醇和糖、钠。
自煮烫青菜拌猪油、拌鹹酱 血脂、血压超失控
黄欣宁说,她也遇过天天自己煮,而且都选择用清烫、清蒸料理的阿婆和阿公,血压却不断飙高、完全失控,高血脂也很难压下来,后来才发现阿公阿嬷烫完青菜很拌喜欢猪油,或是喜欢「拌酱」,吃饭时喜欢把菜汁、肉汁拌在饭里面,吃进高盐和高油,难怪血压和血脂都失控。
相较之下,黄欣宁认为,即使是吃外食,如果选对食物,反而比自己烹调不健康的半成品更有助于控制胆固醇。她建议,如果想要节省时间,到自助餐店多选择青菜类,而肉类则要避免油炸类的食物,选择白斩鸡、清蒸鱼等,或是滷鸡肉等非油炸及有太多酱料的肉类,吃外食也能吃得健康。
黄欣宁医师建议,在外食时只要避免摄取红肉类,如牛肉製品,因为其肉与油脂难以分离;另外,内脏类食物也是下酒菜的常见选择,应尽量避免。此外,带壳的海产类同样需要注意,因为它们往往含有较高的胆固醇,避开这些食物,就不容易踩到地雷。
烹调方式影响营养素摄取
儘管如此,黄欣宁医师仍鼓励大家尽量自己下厨,只是在选择食材和烹调方式上要特别留意。她说明,烹调方式会影响食物的营养素含量。如果选择自行烹调,建议以水煮、清炒或蒸煮的方式为主。
而在选择食物半成品调理包时,黄欣宁医师提醒,要避开的食物主要是加工类和某些外食选项,例如难以分离肉和油脂的红肉类製品、内脏类、带壳的海产,以及红烧或糖醋类的料理。这些食物通常在烹调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分和饱和脂肪,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取过多的高糖、高油和高钠食物。
◎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谘询专家/黄欣宁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