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植牙是否值得?植牙常见4大迷思!

时间:2024-09-23 21:00:02点击:104健康

作者/KingNet国家网路医药 编辑部

植牙的疗程长、自费价格不斐,病人常形容如同在口腔内「装了一台车」,难免抱持较高期待,希望成果能一劳永逸,然而一旦植牙过程不如预期顺利时,也很容易引发争议。

高雄市牙医师公会常务理事陈吉龙医师比喻,一辆车要能开得久,除了车子合格出厂,上路后也必须靠车主维持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定期回厂保养,而植牙「这辆车」也必须靠医病合作、顺畅沟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药害救济基金会针对植牙沟通常见的四迷思,邀请陈医师逐一解析。

迷思一:植牙不会坏?植牙寿命取决使用习惯与健康状态

陈医师指出,植牙是取代拔掉的自然牙,不代表功能比较强大,如果没有做好清洁,或刻意去咬很硬的食物,势必会降低植牙的使用寿命。他比喻若驾驶常常急煞车,或刻意开崎岖的路来操这辆车,也没有按照既定里程数回厂保养,「再好的车也是会坏的」。
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响植牙的效果,比如罹患牙周病、骨质疏鬆、糖尿病或头颈部癌症,或是邻近牙齿有蛀牙、发炎等问题未处理,虽然不是直接损及植牙,但容易破坏植体的支撑环境,如同树木的地基被淘空导致倾倒。
陈医师说,牙医师完成植牙后,追蹤1年内都正常使用,这是医疗端定义的手术成功。然而要达到病人希望的一劳永逸,医病必须建立植牙维护的合作共识,临床上有人植牙可使用20年以上,要诀就是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保持身体健康。
反之,也有人植牙没几年就出问题,往往是卫生习惯不佳、没有定期追蹤保养,或是身体出了状况而不自知。他曾遇过病人的牙周病迟迟未改善,怀疑不只是牙齿的问题,提醒病人要去做其他检查,才发现原来是糖尿病惹祸,这时就必须先治疗糖尿病,才能避免植体持续受破坏。

迷思二:修补为什么要付费?耗材不在保固範围

修补植牙是否要付费,也是常见的争议来源,部分病人认为既然植牙有保固,后续也应该要免费修补,不过陈医师表示,一般植牙的保固仅限人工牙根,上面的牙冠一使用就会开始磨损,这类耗材不在保固範围,「就像车子的保固範围主要是引擎,但轮胎、剎车皮属于耗材,如果有必要更换时,仍需要付费。」
要避免这类认知落差,陈医师建议,除了完整的术前告知和病人的知情同意外,最好能仿照合约精神,于治疗计画载明保固範围与条件、双方权利义务,以及使用的植牙系统品牌和型号,「项目愈清楚愈能促进双方拉近认知,也能减少后续争议。」

迷思三:不满意就换医师?採用的植牙系统大不同

国内就医可近性高,更换不同医师看诊是家常便饭,但在植牙过程中,「换医师」对病人来说恐非首选的解决方式。陈医师指出,每位牙医师使用的植牙系统均不同,品项高达上百种,牙医师光靠目测看不出来,因此换牙医师很可能需要「从头来过」。
除了植牙前应与医师充分讨论治疗计画,陈医师强调植牙毕竟是外来物,适应期需要几周到一两个月很常见,病人若感觉卡卡的、会痛等不适感,一定要立即反映,让熟悉这套植牙系统的原医师协助处理或调整。
此外,陈医师提醒病人必须清楚自己的植牙系统品牌,并妥善保存纪录,有助于后续的维修。他指出,植牙数十年后,往往已过了病历的法定保存期限,亦可能遇到诊所歇业或医师离世,若病人自己没有留存相关纪录,恐成为难以维修的「植牙孤儿」。

迷思四:不舒服才看牙医?定期检查才能延长植牙使用

陈医师建议民众不要不舒服时才看牙医,应定期检查牙齿,避免小病灶拖延成大问题,有助于延长自然牙的使用;植牙后的牙齿保养方式,其实就跟自然牙一样,维持卫生习惯、正确使用、定期回诊,这是延长植牙使用的不二法门。
现在资讯发达,透过网路搜寻可以找到许多植牙的资讯,不过陈医师强调,谘询身边有植牙经验的亲友,询问对方与该牙医师互动的过程与感受,会比网路评论来得真实。他进一步建议民众最好有固定的牙医师,好处是较熟悉自己的口腔状况、疾病史,且植牙需要较长的疗程,医病双方在有互信基础下,沟通植牙的细节更容易建立共识,有助于提升植牙的满意度与使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