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爲「拗柴」好小事?骨科医生赠你4招预防足踝退化

时间:2024-12-26 11:59:19点击:56健康

足踝关节位于距骨与胫骨之间,是我们身体中承受最多负担的关节之一,当受到损伤或长期磨损时,可能引发足踝关节炎及逐渐加剧的退化现象。关节不稳定是足踝关节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常见于足踝曾受伤或反覆扭伤(俗称「拗柴」)的患者。

踝关节一旦退化,走路时可能会感到疼痛、关节肿胀和僵硬,甚至出现关节变形等症状,病状尤其以疼痛为主,在负重时会更为明显。随着关节软骨逐渐磨损或损伤,疼痛和不适会加剧,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医生为患者诊断时,需要先确定退化的原因,再评估踝关节和前后脚掌变形的程度,最后根据相邻关节的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X光检查亦有助医生评估退化的严重程度。在处理足踝关节炎时,医生多会採用超过一种的治疗方法,包括不同的保守治疗方式,必要时会採取手术治疗。

大多数患者会首先选择保守治疗,如注射骨胶原针或PRP(Platelet Rich Plasma高浓度血小板血浆)、药物治疗、减肥、减少长途步行、接受物理治疗或使用矫形外科器械等,旨在减轻患者疼痛和炎症,同时保持踝关节功能。

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医生会根据病症程度及情况提议不同手术方案,例如早期或中期关节炎患者,可以微创手术将骨刺磨平,若关节有不稳定的情况,亦可透过手术一併改善;至于中期至后期,患者如有关节变形的话,亦可选择矫正骨骼形状的手术。若关节炎已属后期,可选择人工关节融合手术,这项手术可将胫骨和距骨连接起来,以降低关节活动来减少疼痛,若是关节没有内翻或者外翻等畸形或者骨骼缺损,可使用内视镜以微创方式进行;然而若关节严重畸形,则必须以传统方式进行手术,方能将骨骼以正确角度融合,避免后续邻近的关节如膝盖或者足部因受力不当而衍生问题。骨骼融合后,患者的足踝通常仍能保有一定程度的屈曲跟伸展,此手术特别适合肥胖、年轻且需要体力劳动的患者。一般来说,融合后的关节对行走没有太大影响,但长久下来可能会加速邻近关节的损耗。

至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大致上与其他部位的人工关节置换大同小异。医生会将退化骨骼的关节移除,以人工关节覆盖住移除后暴露的骨骼,避免其在关节活动时相互摩擦,产生疼痛。置换关节比起关节融合的最大好处是可保留坏关节的活动範围,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少。

我们可以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足踝关节炎及足踝退化。第一,保持适当的体重至关重要,因为过重会增加足踝关节的负担;第二,穿着合适的鞋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应选择符合足踝结构和步行姿势的鞋子;第三,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足踝周围的肌肉,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柔软性;最后,我们应注意并保持正确的步行姿势,避免过度使用足踝及使其受伤,这有助降低足踝关节炎及退化的风险。如有惯性「拗柴」或关节不稳定症状,需及早接受治疗,以减低日后踝关节退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