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心血管健康指南! 规律服药与健康生活是护心关键

时间:2024-12-28 05:59:12点击:66健康

【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报导】随着2024年迈入尾声,圣诞节、跨年活动接踵而至,寒冷的冬季气候使各地气温偏低,国民健康署吴昭军署长提醒民众,欢庆佳节时应做好户外保暖,由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龄长者及三高族群更应採取正确的抗寒方式,特别是头颈与四肢的保暖,避免喝酒暖身、取暖烫伤的NG行为,以防範低温带来的健康影响。

掌握4个健康生活习惯 助您冬季预防心血管疾病

入冬后气温骤降,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留意低温造成的健康影响。心脏病与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包括缺乏规律运动、不健康饮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过重或肥胖、吸菸等问题。

依据2019-2023年国民营养健康变迁调查显示,20岁以上三高异常国人约有4至7成不自知,造成民众不及改变行为或进行治疗,导致心脏病、中风或其他三高慢性病的发生。而每当气温骤降与天气湿冷时,因血管内的平滑肌也会跟着收缩,更容易造成血压升高,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风急性发作机会大增,在长者尤其明显。

为此,国民健康署提供4项建议: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定期健检控制三高、进行慢性病风险评估,并避开2大不适当抗寒行为:喝酒暖身、取暖烫伤。

掌握4项健康生活习惯

▸健康习惯1:遵循「三低一高 (少油、少盐、少糖及高纤) 」饮食原则,避免因过节聚餐暴饮暴食。

▸健康习惯2:每週累积150分钟的中度身体活动,例如:快走、慢走、骑自行车、多爬楼梯少搭电梯。

▸健康习惯3:可透过国民健康署提供年满40-64岁民众之成人预防保健服务,定期健检掌握自身的健康数据,并持续监控自身三高数据,建议血压值≦120/80 mmHg、血糖值空腹血糖标準为70-99 mg/dL,血脂部分,俗称坏胆固醇的「(LDL-C)」,无併发症的一般民众应<130 mg/dl,若数值超过建议标準值持续监控而未改善,建议进一步谘询医疗人员。

▸健康习惯4:科学算病知风险:国民健康署建置「科学算病馆」慢性病疾风险评估平台,民众可透过网站简单输入健检报告数据,掌握未来10年内罹患5种慢性疾病(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避开2大NG行为

▸喝酒暖身:一般误认喝酒可暖身,理由是酒精让皮肤的微血管扩张,短暂产生暖意的错觉,但实际上因酒精作用的缘故,反而会造成身体内部的中心体温下降。

▸取暖烫伤长者及婴幼儿不易用言语表达,或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其末梢神经感觉较为迟缓,甚至是中风患者无力翻身,容易因直接或长时间使用电毯、暖炉,及暖暖包等造成低温烫伤。若要使用随身保暖用品,建议在外层包一层毛巾或布再使用。

中风徵兆小心别忽视 微笑举手说话若困难需留意

民众如发现自己或亲友出现以下状况应立即就医,把握黄金治疗期:

▸心脏病症状: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噁心、冒冷汗、头晕、晕厥等症状。

▸中风徵兆:出现「微笑、举手、说你好」做不到任一个动作。

冬至刚过,即将迎来冬季最冷的小寒和大寒节气,国民健康署吴昭军署长提醒,民众可多留意家中长辈的保暖状况,确认长辈是否穿戴帽子、口罩、围巾、手套及袜子等御寒用品,在保暖抗寒的同时也留意自身心血管健康,对于有服药需求的民众,建议遵循医嘱,规律服药,与家人一同迎向温暖又健康的年末活动!

# 首图来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