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害防制法》修法至今已满两周年,但近日关于加热菸开放时机的传闻再次甚嚣尘上。儘管***已澄清此为「假消息」,但相关不实资讯仍层出不穷。甚至有菸商透过购买媒体版面,宣称开放加热菸将为国家带来百亿税收,意图混淆视听。这些宣传手法不仅影响公共认知,也引发相关团体的高度关注。
董氏基金会多次警示,年轻族群就是菸商锁定的目标。台大医院家庭医学部主治医师郭斐然强调,面对加热菸与加味菸的双重威胁,禁止口味才是根本之道。因为菸商为拓展成瘾市场,锁定青少年与年轻女性行销,透过加入各种口味掩盖尼古丁的辛辣味,使菸品更容易被接受,添加口味后,对青少年的诱惑力大幅提高。
董氏基金会:审查加热菸应严守 3 原则
在***强调健康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之际,国健署近期针对菸商进行一对一沟通,但至今尚未公布具体的配合措施,让人猜不透「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董氏基金会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丽指出,为杜绝新兴菸品对国人的健康伤害,卫福部在审查加热菸时必须依法坚守以下 3 大原则:
- 第 1 依法审查加热菸的健康风险评估
- 第 2 在开放加热菸上市前,公告禁止加味菸,特别是「除菸草原味外的所有加味菸」。
- 第 3 严禁违反《菸害防制法》第 9 条,让加热菸以「IQ*S」名称上市。
林清丽特别提到,学术文献中约有 400 篇研究表明「IQ*S」名称意指「I Quit Ordinary Smoking」,容易误导消费者以为可以用来戒除纸菸。她强调,这类名称不仅具误导性,更可能助长菸品的销售,相关单位应严格管控,避免让民众误以为加热菸是戒菸替代品。
电子菸滥用引以为鉴 立委:严审加热菸、限定型号口味
在各方呼吁加强管理的同时,新兴菸品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成为立法委员关注的焦点。立委洪孟楷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新兴菸品的入侵校园问题日益严重,相关部会必须提出具体的防弊机制和配套措施。他更直指,包括卫福部、数发部、警政署、教育部与关务署等跨部会,现阶段这些部会的管理行动完全失能,要他打分数的话,全部都是「不及格」。
洪孟楷指出,「成熟的商品产业链得以形成,***各部门的纵容就是共犯!」电子烟的不合法上市与买卖问题,根本没人管,加热菸未来若核准上市,该有的教育宣导、防弊机制要更加确实。加热菸载具通常设计得很有时尚感,他认为针对型号、外型和颜色应该加以限制。
研究:9 成年轻吸菸者第一次接触的是加味菸品
国际研究指出,近 9 成的年轻吸菸者第一次接触的都是加味菸品,这不容忽视。省内医界菸害防制联盟秘书长郭斐然医师也指出,尼古丁是大脑毒素,而加味菸则是「包裹糖衣的毒药」。他建议,***在审查及管理加热菸时应仅允许标示为菸草原味的加热菸上市,同时严查是否存在非法添加口味或气味的行为,才能为国人健康把关,拒绝菸品危害。
在美国,去年就有菸商因违反华盛顿特区的加味菸销售禁令,违法于电商平台线上贩售数万个加味尼古丁袋,遭罚款 120 万美元。近年尼古丁袋在美国运动员及年轻人之间流行使用,也是菸商的重点产品之一。
根据美国疾管署 2024 调查,竟高达 89 万名国高中学生表示有使用尼古丁袋,儘管尼古丁产品是合法的,但只要菸商不按照法规贩售,就会对青年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需要***的严格监管及完整配套。
文/邱玉珍 图/杨绍楚